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4|回复: 0

自闭症教育之自然疗法的应用与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4 12: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理论上说,自然教法有其特殊的优点。例如自然教法可以提升自闭症儿童行为的主体性、自然性和普及性。自然奖励物的运用具有自然性及减少人为性.自然教法还可以增强自闭症儿童学习动力并减少抵触行为等等。
     将情景教法的基本原则运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教育的成功例子,文献上多有记载。例如,在Charlop和Walsh (1986)的研究中,研究者运用时间延迟法训练四名6到8岁的自闭症儿童对大人说“我喜欢你”。研究者认为这不仅是个语言交流问题,而且也是个社会感情问题。从方法上说,教者首先示意孩子走近并抱起孩子。教者然后对孩子微笑并等待孩子的反应,在必要时教者也可提示性地说:“喜欢你。”如果孩子在两秒钟内主动地说“我喜欢你”或模仿教者而如此说,教者马上表扬说“好孩子,我也喜欢你”,并且给予其所喜欢的食物作为辅助性奖励。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教者和孩子共同玩一会后再作同样的尝试。等到孩子能够比较一致地在教者抱他时说“我喜欢你”后,教者再转换环境比如在户外活动时作同样训练。此外,教者也可以由其他大人来担任。结果表明,这四名自闭症儿童在经过时间延迟法的行为干预后,能够对妈妈和爸爸及其他熟人说:“我喜欢你。”与此同时,他们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和社会交流有所增加,而他们的行为问题也相应地有所减少]。另外,在McGee等(1985)年的实验中,研究者们结合使用要求——示范法和环境诱导法成功地教会三名6到11岁的自闭症儿童理解和使用许多英语介词。研究者们首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所喜欢的东西,如玩具汽车和口香糖等。然后把它们与一定的介词结合起来,如把玩具汽车放在盒子旁边,把口香糖放在袋子里面等。在训练开始时,教者把孩子们所喜欢的东西及有关的参考物如盒子等放在教室角落。当孩子提出要这些东西如玩具汽车时,教者便问:“汽车在哪?”如果孩子不能回答,教者便提示:“说‘汽车在盒子旁边”,(要求——示范法)。直到孩子开口后才能给其玩具,并伴之以口头肯定。在初步训练有所成功后,研究者又检验训练效果的可扩展性。他们在不同的教室中准备了一个书架,上面置放了各种玩具与食物。一名与实验没有直接关系的老师被安排站在书架与孩子之间,使孩子看得到却拿不到架上的好东西(环境诱导法)。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说了必要的介词之后,如“我要袋子里面的口香糖”,才给其之所欲。如孩子不能说的话,老师也可以给以必要的提示与辅助。实验的结果表明,孩子们在训练前使用英语介词的频率为0%,而在训练后使用这些英语介词的准确率达89%到100%。而且他们在其他未经训练的场合使用英语介词的频率也大有增加。研究者们总结道,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动力,往往不是来自大人的关注和表扬。从而,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是教育者和家长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训练的目标,以及确认和有效地使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奖励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调查了训练家长的效果。Laski及其同事1988年的研究表明,家长在受了训练以后,一般都能够掌握关键性行为训练程序,如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穿插训练新旧技能,强调关于事物的多种形式,分享控制权,运用有条件奖励的方法,充分运用自然的奖励物和奖励孩子的合理努力等等。而在家长掌握了并对他们的孩子运用了这些程序以后,他们的孩子也显示出相应的语言等方面的进步。例如,大多数孩子的主动性语言和回答性语言都有所提高,而重复性语言(Echolalic Behavior)有所减少。另外,在凯戈尔及其同事1996年的研究中,17名家长被随机地分到两个实验小组。一组家长受到传统行为干预方法的训练,另外一组家长受到自然教法的训练。在两组家长分别达到80%的熟练程度以上之后,研究人员拍摄了孩子与家长在家庭生活不同场合的交往,并对之进行比较评估。评估的标准包括家长的高兴程度、家长对与孩子交谈的兴趣、家长的紧张压抑程度以及家长本人的交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开始之一前两组家长在这些指标上处于相似水平。而在实验结束时的测试中,受到自然教法训练的家长比受到传统行为干预方法训练的家长在所有这四个指标上都进步更快,在情绪上更为高兴,在紧张压抑程度上更趋减缓。
     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的Siller & Sigman (2002)的实验,测试了自闭症儿童家长能否让孩子有机会选择活动以及是否与其孩子分享控制权对于孩子的沟通与语言技能的长期发展的影响。参与这一实验的有些家长能让孩子有机会选择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支持孩子的活动;有些家长则不让孩子有机会选择活动而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孩子的活动。实验人员对这两组家长的自闭症孩子的沟通与语言发展在一年、十年和十六年时间点上的水平作了测量。他们实验的结果表明,前一组孩子的沟通与语言技能显著地高于后一组孩子的沟通与语言技能。Siller & Sigman对其中原因作了分析而指出:
     第一,许多自闭症孩子有注意力的缺陷,如果教者支持参与孩子业已注意的活动并加以引导,有助于弥补自闭症孩子在注意力方面的缺陷。第二,教者参与孩子的活动,有助于通过示范而启发自闭症孩子理解共同注意与参与活动的意义,而这恰巧是自闭症孩子所缺乏的。第三,教者支持参与孩子的活动能够使孩子体验到交流与参与的乐趣,从而有助于提高孩子使用沟通与语言技能的动力。这种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自然教法对儿童自闭症有较好的实际疗效的原因。

     大量的实验证明,离散单元教法和自然教法对儿童自闭症都有很好的实际疗效。而有些研究者则试图比较这两种干预方法的不同疗效。在凯戈尔及其同事在1992年从事的实验中,被选人的三个自闭症儿童年龄分别在3到4岁之间。实验开始时他们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和行为问题。在为期三个月的干预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个转换法的设计,即交替使用离散单元教法和自然教法。例如在离散单元教法的条件下,教者首先发出指令让孩子模仿说话,孩子如果不能说就给予辅助,孩子如果能够模仿就给予奖励,并逐渐引导孩子进一步发展。而在自然教法的条件下,教者让孩子选择活动,并且允许孩子由一个活动转换到另外一个活动。教者并不发出指令而是在与孩子一起活动的过程中示范正确的语言。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教者继续与孩子活动并利用机会进行示范。如果孩子试图模仿并有所努力,教者就给其奖励。但是奖励物不是食品或表扬,而是与孩子语言或行为直接相联系的自然结果。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三个孩子在自然教法的条件下比在离散单元教法的条件下行为表现更好,而且发出语言企图和学到的语言更多。研究人员还记录比较了教者在这过程的语言行为,他们发现教者在离散单元教法的条件下使用了更多的用于行为矫正的语言,如“坐好”等等;而教者在自然教法的条件下一般不需要使用这些行为矫正的语言,从而有更多的属于示范训练的语言。研究人员在分析时指出,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自闭症儿童在自然教法的条件下比在离散单元教法的条件下有更强的学习动力。除此以外Delprato (2001)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发表的10个比较离散单元教法和自然教法不同疗效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些研究报告,他发现自然教法的疗效往往比离散单元教法的疗效更为显著,而且自闭症儿童在自然教法的干预之后更能自然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和技能。
     但是,研究者们也告诫,不能因为有了一种新的方法就抛弃传统的干预方法。很可能是不同的方法对解决不同的问题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因而对有不同特点的自闭症儿童应注重使用不同的方法。根据本书著者对自闭症儿童治疗教育的经验,重要的问题是根据对症下药的原则进行干预,即对不同特点的自闭症儿童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具体到行为干预的角度说,教者对严重的自闭症儿童在初期时可使用结构性比较强的离散单元教法;待孩子学习的基本条件具备后,教者可以逐渐增加以情景教育为特点的自然教法的比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23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