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0|回复: 0

游戏教学对高功能自闭症行为发展的研究与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2 1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壹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其学习的旅程,藉由身体的活动来与周遭环境获得接触。身体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促进人类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林贵福,民85 ),儿童常经由身体的活动,来获得形成各种活动所需的感觉,并也藉着运动技能的习得与身体的意识,增进各种心理机能及情绪,增进沟通能力的发展,而达成自我意识的感情,享受儿童应有的健康与幸福(吴纯纯,民83)。这对正常儿童而言是无庸置疑的,但对身心障碍的儿童来说,实则不然。
  孤独症概念经由医学界引进台湾已届三十几载,但在国内因整体社  会对孤独症的理解、关心不多,导致各项教育、福利措施均较其他类障碍,如视障、智障,要来的缓慢且不足,除了台大医院有在研究治疗或在教育训练上做了相当的努力外,其他的相关研究可谓少之又少。然而,孤独症儿童发生率却有逐年上昇的趋势,根据民国79年全国特殊儿童普查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6~15岁)共有 598人,占了残障儿童0.79 %。在同年的残障福利法修订中,将孤独症独立成一类,列为残障福利法的适用对象,孤独症首度成为相关法令的对象,也开始受到各界的注目。但因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机构不多,所以现今国小阶段中众多的孤独症儿童被安置在启智班、启智学校、机构中或者被安置在普通班级中,但因普通班级的教师大多未能具有此类专业知能,因而无法有效辅导,导致孤独症儿童的教学与训练效果不佳。
  特殊教育之於教育正如同体育在特殊体育中处於核心地位一般,应声而起的特殊体育也随之受到重视,体育的功能日益受到肯定,强调体育是教育的一环,经由综合性的设计,透过身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其中包含了运动、游戏、律动等多样性的活动设计,以符合特殊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限制(程绍同,民85)。
  近年来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治疗方法繁杂而多,有行为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动作教育等,许多学者如美国Kephart、Frostig,日本的小林芳文、国内的郑信雄等人,均极力提倡动作教育或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他们认为感觉统合与动作教育能促进儿童知觉与动作的统整。游戏治疗则是秉持着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活动、适应、生活或工作(郭静晃,民83)。游戏为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增进运动能力、认知能力、与人类行为的情绪范围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具(许义雄,民86)。
  监於以上几点因素,研究者希望以体育学习中游戏的知觉动作教育课程为媒介,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缺陷行为、帮助其行为的正常发展发展及运动能力上能有所获益,进而提供一套适应於孤独症儿童的体育教学。
  第二节    研究动机
  个人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引伸出以下之研究动机:
  一、        希望透过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给予高功能自闭正儿童行为发      展上适当的帮助。
  二、        希望藉由体育游戏教学的课程中,来帮助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
  身体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希望能将体育学习的影响范围拓展。
  第三节    研究目的
  一、          探讨游戏教学法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改善的效果。
  二、          探讨游戏教学法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身体动作、运动能力等学习影响的效果。
  三、          建立一套适用於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体育课程设计范例。
  第四节    待答问题
  一、        体育之游戏教学法是否有助於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行为发展上的改善?
  二、        如何以体育之游戏教学法,减轻或消除其在知觉上的障碍,进而
  改善其身体动作及运动能力?
  三、        适用於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课程是否能建立?
  第五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一、 本研究仅就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进行实验教学。
  二、 因时间因素,仅就中正国小中低年级之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学童进行
  个案研究。
  三、因有些个案无法以言语与人沟通,且无法自行书写,需由案主的父母
  亲一旁协助,以获得个案资料。
  四、因相关文献甚少且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个案之间个别差异很大,在
  结果上很难一致。故结论难能推及全面性之论据。。
  第六节    名词界定
  一、高功能孤独症
  根据国际分类诊断系统,对高功能孤独症的定义为:「 高功能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的一类。在社会关系及沟通方面有轻微的异常或发展障碍,且会有重复性的行为。这些非正常的功能会在三岁以前表现出来,在家庭、学校、职业或社会功能方面会有一些困难。」(陈昭仪,民84)
  二、固着行为
  只行为本身是一种反覆的,没有变化的,发生频率高,且由无法显示出任何适应功能的动作而言,显现的类型包括反覆的摇动头或手臂,吸吮手指,咬东西以及复杂的手部动作等(孙淑柔,民79)。本研究所指之固着性行为因案主的差异而不同。
  三、鹦鹉式语言
  指孤独症儿童与人对话时,时常把过去所学的语言机械式的表达出来,不分场所的喃喃自语与回声语言不同。回声是指孤独症儿童会重覆仿说教学者的语言,因而无法回答教学者的问题。
  四、体育学习
  运动学习是由反覆某种运动的结果,使运动行为发生变化,以形成新行为样式,以提高适应环境或是满足自我需求能力的过程(吴万幅,民76)。本研究的体育学习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知觉机能障碍及运动障碍而设计的教材教法。
  第贰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基础理论
  本研究以孤独症的研究、动作教育、知觉—动作理论、游戏理论、及游戏治疗为理论依据,透过动作教育的实施,能使儿童知道并使用他的身体,发展他的意志或认知机能,并且表达自己,进而促进情绪的成熟及社会性的发展。知觉—动作理论强调运动常伴随着感觉或知觉性的体验,透过身体运动去感受这个世界。这两者对於发展有自闭倾向或情绪障碍儿童的潜能有相当大的功用,精神经学与生理学两方面的证实,得知经由感觉的感官次几可刺激脑干的机能,其结果促进了上位皮质的机能,进而促使个体学习的增进。(陈英三等译,民77)
  一、孤独症
  (一)孤独症的研究缘起
  儿童精神医学之父,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肯纳(Kanner)於一九四三年发表「情感接触的自闭障碍」一文,详细描述十一名症状特殊的儿童。一、极端的孤独,缺乏与别人情感的接触;二、对环境事物要求一同性(sameness)的强烈欲望;三、对某些物品有特殊的偏好,且极好以精细动作来操弄这些物品;四、没有语言,或者有其特殊语言,但其语言似乎不是用来与人沟通;五、保留智能,呈沈思外貌,并具有良好的认知潜能,再有语言者常已极佳的技艺历来表现,而未具语言者则由良好的操作测验表现其潜能。这个症候群,肯纳称之为「幼儿孤独症」,简称「孤独症」,後人亦沿用之。
  (二)孤独症的病因及理论
  孤独症儿童本身所呈现的异常行为和发展障碍很不稳定,所以孤独症儿童并不是一个同质团体,他们之间的症状差异通常十分显着,因此推论这种奇怪的症状并非由单一因素所造成。尽管导致孤独症的成因错综复杂,能有许多理论与假设不断推陈出新,但直至今日,到底什麽是造成孤独症的真正原因,各种理论与猜测虽多,却仍未获得确切的证实。根据旧有的文献来看,对孤独症成因不外乎主张心理学理论及器质性理
  论。孤独症之成因  (修正自林贵美、刘贤璟,民77,P42)
  (三)孤独症的种类及其诊断标准
  1.典型孤独症
  此类型的发展障碍在孤独症人口中最为常见。按照现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要诊断孤独症需具有下列要件:
  (1)    在三岁前,出现和别人沟通、社会互动、以及游戏三项中至少有一项的困难。
  (2)    有关人际社会关系的障碍
  (3)    沟通上的障碍
  (4)    同一性、固定、僵化的行为
  依其障碍的轻重程度又可将孤独症分成两个群体一为高功能,二为低功能。最早将孤独症分为高功能与低功能的是美国印第安那大学DyMyer教授,他在1970年代初期就已经提出这样的概念,提到决定一个孩子的高、低功能大概可以考虑三个因素:
  (1)    孤独症的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可以先看他理不理人,教他时能不能注意,若可以则
  孤独症较轻微;若不理你则孤独症较严重。
  (2)    学习的快慢
  有些孩子不太理人,但听两遍就学会了,智商很高。
  (3)    有没有「智慧的火花」
  有的孤独症患者技艺力很好,有的精细动作很好,有的空间概
  念很强、很会拼图;也有知觉很敏感。
  综合这三项因素,就儿童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依照儿童在语言沟
  通及社会适应能力,在残障监定时区分为极重度残障、重度残障、中度残障与轻度残障。
  2.亚士柏格症
  当肯纳於1943年在美国发表幼儿孤独症,差不多的时间,1944年亚士柏格(Aspregre)在德国报告了「自闭性人格违常」(也称亚士柏格症候群)他所报告的均是男孩,他们在出生地一年的发展与正常儿童无异,但在两岁左右足见出现持续性的社交和情绪异常,极度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和人际互动关系,眼睛不大看人讲话像背书,且经常要求用字遣词的正确性,对某现象或事物有特殊的喜好。
  3.雷特症
  「雷特症」几乎只发 生在女生,患有雷特症的儿童,在出生後有一段「至少六个月」的正常时间,甚至可到二十二个月的正常时间,然後有一次类似感冒或抽筋的症状,之後孩子便开始退化。退化成不理人,但总是笑眯眯的,手的功能也退化,无法正常操作手部的各种动作,要训练他的手去做事情事非常的困难,虽然手部失去功能但却会动个不停。雷特症的孩子还会有抽筋、癫痫,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等现象。
  (四)孤独症的行为特徵
  由於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差异很大,有很多不同的症状,因此要明确的说出孤独症的行为特徵颇为不容易。根据英国孤独症儿童协会出版的杂志中曾提到有关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徵,分述如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23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