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认知发展绝不是孤立的,“人的心理实质乃是移置在内部并成为个性的机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因此,在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与之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相应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
在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低龄儿童的教育总是从形象直观教学人手的,这是由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由于孤独症儿童是“长不大的婴儿”,所以更具有低龄儿童认知的一般特性。根据孤独症儿童一般认知过程中,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特点,在他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有意记忆)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状况下,教育教学尽可能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譬如我们教孤独症儿童认识卡车。通常情况下,教师就是通过卡片或者影像资料片来让他们认识卡车。其实,这对孤独症儿童来说,是起不到认识实际生活中卡车与其他机动车辆的区别的。这是因为,首先,卡车的种类很多,用途各异;其次,外形不同,色彩也很丰富;第三,一般来说,卡车的驾驶室是与装载区分离的。而这些在教学中由教师讲或他们看是无法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或家长带孩子在实物前进行讲解,并要求他们通过实物观察,进行与小汽车、公交车、特种车辆、商务车、旅行车的辨别。
2.注意引导性发展
引导性发展就是要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对他们迁移功能的开发与发展。在引导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必须符合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其次,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第三,必须注意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自信心。譬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孤独症儿童在到学校或去商场、超市时,走他们熟悉的道路时一切相安无事。突然某一天,家长因为疏忽或者因为市政建设,行进道路改变,孤独症儿童会出现极度的不安或出现剧烈的情绪问题。实际上这是因为平时教师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必要的引导,导致这些孩子的迁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学中,要告诉他们,到同一目标,不仅仅只有一条路,还可以从其他路线绕行,并由此可以引导到对其他相关的事物发展的认知上。
3.注意引导他们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类别和序的认识,然后再建立诸如数及基本运算、空间、测量、时间、因果关系、运动和速度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等。譬如,一个正常l岁儿童,经过家长的反复告知,知道附着在墙体上发亮的物体叫做“灯”,然后家长又告诉他,放在桌上的发亮物体叫做“台灯”,在道路两侧用于夜晚照明的叫“路灯”等等,但是,一开始他并不明白凡是“灯”同属一类,他们仅仅把灯作为一个词来标志。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才开始逐步认识到类别间的关系。又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使他们逐步知道白天过后是黑夜这样的周而复始,这就是“序”的概念的建立。正是由于有“序”,才使世界变得可以预测。对于这些,儿童们并不知道,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依据这一规律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这样,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样也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组织我们的教学。
4.要十分重视和加强孤独症儿童的话言发展
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多半为儿童最初的非交流性言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有三种表现形式:(1)“仿说”;(2)独白;(3)集体独白。①皮亚杰认为,2岁前儿童只能有真实事物的心理意向。儿童看东西、抓东西,把他们同化到正在形成的心理格局中,但还不具备把这些符号转化为词的能力。大约2岁,儿童开始能思考,他开始用他听到的词来标志周围环境中他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此时所用的词通常是非常奇怪的、不正确的。此时,儿童能够把过去的经验和词联系起来是非常有限的。儿童一旦开始把客体同词联系起来,也就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实际上,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皮亚杰在对6—7岁儿童的观察中发现: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逐渐向社会性言语过渡。这种社会性的言语是一种交往的言语,是用来促进与他人相互间交流的。可见,儿童的社会性言语是在自我中心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上,我们必须重视他们自我中心言语的发展。
5.要积极引导孤独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
人的思维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封闭式教育,提倡开放式的教育康复。作为教师和家长要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的开发,注意孤独症儿童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