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课程设计(2)
三、课程设置与编排
课程编制小组在经过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明确了孤独症儿童的学前阶段和学龄阶段的目标,明确了课程导向和组织形式后,在最终确定课程、编制课表前还要考虑现有的师资、硬件设备、家长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争取对出台的课程方案的广泛支持。
1.学前阶段的课程方案与课程编排:
(1)课程方案:特奇早期教育方案(计划)早在199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其最早是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南部地区使用,是家庭指导教师到O-6岁残疾儿童家里帮助他们评估和制定训练计划时所使用的一套方案,以后逐渐在美国、日本、港台地区推广,原版列出了562项,分7个领域,内容具体、详实,适于家长直接操作,其后他们又编写了《课程卡片》,包括480项,分认知、语言、自理、运动、社会适应5个领域,每个项目都有年龄、目标、方法说明,这个方案可以作为孤独症学前儿童个别化课程参考方案使用。
例1:认知63
年龄:3-4岁
目标:指出两个相同或不同的物品(如:积木和积木、积木和杯子)
方法:
1.把三组两件相同的物品放入盒中(两把小勺、两块积木和两把梳子)。让孩子从盒中拿出两件相同的物品。
2.利用图片或各种材质的物品重复上述活动。
3.选用几组两件相同的物品,拿给孩子看,告诉他这两件一样,然后把几组物品混合在一起,告诉他这些是不同的物品,再让他从中找出相同的和不同的物品,要反复进行挑选。
4. 给孩子做字音上的提示,发出“不……(不一样)”和 “一……(一样)",让孩子补充说完这两个词。
5.如果孩子不说,开始时可以问他“这两个东西一样不一样?”要逐渐帮助他,以后可以只问他“这两个东西……”
例2:运动73
年龄:2-3岁
目标:模仿把纸对折
方法:
1.把纸对折起来,用它把铅笔、蜡笔或糖果包起来。
2.你先把纸对折,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
3.在纸上画一条对角线,让孩子沿着这条线折叠。
4.拿一张纸,将纸的一边对折到另一边,然后让孩子把这张纸带上折痕。他如果能做到,就表扬他,逐渐减少对他的帮助。
5.让孩子试着折叠毛巾或手帕。
6.让孩子用手帕或餐巾纸折叠,并把那些折一次就有折痕的物品的折横弄平。
7. 让孩子用纸对折做成“帐篷”。若能整齐地折许多的话,还可以做成个“帐篷村庄”呢!
实质上“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就是一套课程,包括了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但我们仔细审阅这套课程后发现,它的目标导向主要是发展性的,比较适合小年龄的发展障碍儿童,特别是像 “运动73”这种课程内容,其注意应用于实际的技能训练活动设计比较可取,如叠手绢、餐巾纸等;而“认知63”中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次数不多,只是在购物挑选时可能用到,可以考虑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来教学。上述形式的课程若用于孤独症的个案训练,还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学习特征增减内容。“自信+合作”是一个人自我前进的基础,也是孤独症患者极其缺乏的两个品质,从小就要在课程中体现对这种品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可以大量借鉴这套课程,但必须结合儿童现状选取和修改。
对一些有明显知觉障碍,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触觉发展异常的儿童除了适当进行专项康复训练以补偿缺陷外,更重要地是利用已有经验发展生活经验,而不是进行生活中难以见到的认识形状、颜色、物品属性、比较长短等单纯意义的认知训练、手眼协调训练,这些训练的成果很难马上应用于每日生活
中。儿童掌握的“死经验”越多越难以适时提取,在日常中很可能给人以“会了不用”的印象,实际上是掌握了大量不实用的经验导致的,要改变这种“教了白教”的状况,就要在课程和经验整合上做文章。如前面模仿折纸的例子,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变化为“我的手绢”,编排“好用的手绢”、“整齐的手绢”、“干净的手绢”、“多样的手绢”四个生活课题,有重点、有主题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有助于这类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学习就是为了应用。
在早期课程当中,往往很多康复训练内容多集中于掌握知识,并认为儿童只有掌握知识多了才能应用,而掌握知识就是识字、画画、发音说话、数数、搭积木串珠等单纯的技能学习,这种观可以做成个“帐篷村庄”呢! 点有一定片面性,因为这些内容与每天经历的生活是脱节的。也是零散的、不实用的,孤独症儿童很难有机会把学到的这 本领直接应用于每日生活,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课程没有同一模式,不能仅依赖于波特奇方案或其他方案,而是在个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长、短期目标,再根据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情境化、实用化的课程,渴望现成的、通用的课程方案对实施孤独症教学是不切实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