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1|回复: 3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23: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特殊教育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对于孤独症,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这种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从生理、心理等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措施。
关键词:孤独症早期干预
孤独症是近年来在特殊教育对象中新提出的一类,虽然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对孤独症的治疗与康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有效的方法,但对孤独症儿童应该加强早期干预,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却是大家的一致看法。那么,为什么对于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这么重要,又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就成了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孤独症儿童的特征决定了早期干预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格外重要。
1.早期干预理论。
(1)人类的先天不成熟性。人类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具有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缺陷,但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生物,自然进化的这种选择从理论上来说它不可能使人类存在这一其他生物都没有的缺陷,后来经过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与哲学家的讨论与讨论,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的这种先天不成熟性对于人类成长的重要意义:人类正是由于有这种先天的不成熟性,所以才有了后天发展的种种可能,才为人类接受更多的教育,为能够有更多的成长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人提出“以往许多研究者通常把延长的不成熟的作用看作仅仅是给学习和社会化提供更多的时间,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积累是有益的,然而,仔细地考察幼儿的学习机制表明不成熟及其限度和不完善的特质起着适应性的作用”。
(2)关键期理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人类的这种先天的不成熟性其实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利的,它为人类更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那么这种发展的可能是一直存在的呢?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呢?生理学的研究表明,生后的最初几年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具体表现为脑体积的增大、脑细胞数目的增多、突触密度的加大、神经回路的构建及维持。在脑快速发育的时期,最敏感的是在生后半年内,一般认为可长达4-5年,甚至更长。在这一时期内,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于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这一时期脑功能的建立要比到青春期脑发育成熟后更容易;这一时期内脑对环境刺激表现的最为敏感,因此这一时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感觉、运动、语言及其它脑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也为教育和训练提供了良机。与此想对应,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也有一个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关键期;在掌握数概念方面,5-5岁半是关键期;4岁前智力发展最为迅速;4-5岁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等。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智力及语言的发展方面。但是,近来也有些人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儿童期其实没必要如此关注,其实人类的一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对于那些已经错过关键期的问题儿童的父母来说可能有精神支持的作用,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来看它是需要进一步商榷的。
2.孤独症儿童的特征:虽然孤独症的表现不尽相同,差异很大,病因至今也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大多发病于3岁之前,主要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及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极、僵硬的行为方式。从这些可以看出孤独症是会受早期干预影响比较大的一类特殊儿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病的性质:孤独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而且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在目前生物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这就决定了它的不可预防性,而且它治愈的可能也是小而又小,这样就只有寄希望于干预了,而儿童早期的干预又是最有效的;
(2)发病年龄:孤独症大多发病于3岁之前,一般0~7岁被认为是儿童发展的饿关键期,这样在发现一个儿童的是孤独症以后还没有错过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干预效果会相对明显;
(3)孤独症儿童的两个显著特征是语言障碍与社会交往障碍,其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4岁,社会交往也是儿童期快速发展的一个方面,因此语言和社会交往都是在儿童早期容易发生改变的,这就为早期干预提供了条件。
二、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方法
(一)早期诊断——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目前对于孤独症的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是DSM-Ⅲ诊断标准(1995年),但它的描述太粗性,也太专业化,如果等到一般的父母觉察出儿童的异常常常是已经很迟了,儿童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这对儿童的康复是不利的,必须及早发现才有利于儿童的治疗。Call曾经具体孤独症儿童早期的行为特征如下:
1月:无视线的对视。哺乳时婴儿没有相应的肢体姿势。
2-3月:不关注周围人的面容和声音。成人与婴儿玩耍,或逗惹,拥抱婴儿,或给婴儿穿脱衣服时,婴儿均无相应的行为反应。
3-4月:不出现社会性微笑。避开他人的视线。被拥抱时表现出拒绝他人的姿势。
4-6月:不关注周围的人。面部表情无变化,如同“机器人”一般。或者,经常是愁苦,不愉快的面容。
6月-1岁:不认识经常接触的人。过分关注周围的声和光。自发性活动少。不会喃喃自语,而多表现为机械性单调的声音。明显偏食。经常有奇怪的手指活动。无分离性不安。
1-2岁:不会模仿电视节目内容。无视线交流。不答理周围同龄儿童。有各种重复刻板动作和自伤行为。每天都仪式地摆弄玩具,即使成功地完成,也无相应的愉快表情。不许别人改变事物的固定模式。睡眠和进食都无正常规律。
然后他又以母子依恋行为障碍为中心,设计出24个项目构成的“孤独症乳幼儿早期行为表”。内容如下:
1.被逗惹时不看逗惹者,也不笑 
2.对轻微的声响很敏感 
3.听到很强的声响也无惊吓反应 
4.喃喃自语少 
5.不认识经常接触的人 
6.即使无亲人在身边,一人独处也不在乎 
7.不追逐亲人 
8.呼唤其名字时,只是答应,却不回头 
9.面部表情不丰富 
10.很热情地被逗惹时也不发笑,或无愉快的表情 
11.被拥抱时无相应的姿势 
12.无视线交流 
13.不会用手指着某物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14.2岁后还不会说话,或者即使会说话,也无交际性言语 
15.1岁前就已会说的有意义言语又逐渐消失 
16.不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或他人的动作 
17.长时间地盯着自己手指的动作或手的晃动 
18.对周围发生的事一点不感兴趣,一人玩耍 
19.不愿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活动中去 
20.不会做模仿性游戏 
21.反复地做某种动作或游戏 
22.与大人牵手一起外出时,放手后便不知道将去哪里 
23.无故大笑或突然发笑 
24.入睡和觉醒时间无规律。
Call的这两种描述都可以作为家庭对幼儿孤独症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但将这两者对比来看,前者是依儿童月份表现来看的,后者是依孤独症的普遍表现来看的,父母们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诊断时可以把这两个量表结合使用。
另外,在我国,还有人提出了孤独症的下列18种表现,认为如果有其中的7种以上行为就该怀疑有孤独症倾向了,这18种表现是:
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5.鹦鹉学舌;
6.喜欢摆弄物品;
7.莫名其妙地发笑;
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协调;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亲吻;
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这个标准制订得也还科学而具可操作性,也很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父母们使用。
(二)早期家庭训练
在对儿童进行初步诊断认为儿童确实可怀疑有孤独症的倾向后,父母们还应该带孩子去孤独症的专业诊断部门去进行确诊,如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就有一套自己编制的诊断量表,一旦儿童被确诊为孤独症就应该及早进行训练了,一般专业的训练费用比较昂贵,而孤独症的训练长期的,而且很多训练机构不收3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家庭是早期训练的最佳场所。
1.思想准备:孤独症可能是一种终生的疾患,它的治疗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父母必须对其长期性有心理准备,知道训练并不是可以一时凑效的,绝不能急一时之功,要接受事实,克服心理不平衡状况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父母工作生活的关系,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去,还要准备一本孩子发育行为或治疗教育观察记录本,以便于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并要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2.心理治疗
(1)心理安抚:虽然孤独症是父母冷漠产物的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孤独症的孩子确实表现比较敏感,粗暴地对待他们无疑是不明智的,因此对待孤独症的婴儿,母亲做出特殊的努力去拥抱他,吻他,抱着他走来走去,同他说话,使他具有正常儿童一样的经历。母亲要尽量多与婴儿说话,即使孩子根本不注意母亲的言语,也要努力地对着他们的耳朵低声说话。总之作为父母要多同他握手、擦背,贴脸拥抱,讲话以及身体上的各种戏弄游戏,以期使儿童慢慢对人们的亲近比较接受,从而开始与他人的交往。
(2)游戏角色扮演:据研究,孤独症儿童的一个心理缺陷是对别人的心理缺乏推测能力[6],而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可以训练儿童的这一能力,因此可以多与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利用游戏改善交往。首先要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要观察和关心他的兴趣、爱好,做他感兴趣的事给他看。以后逐步扩大患儿交往范围,待患儿能参加集体游戏时,游戏内容要逐渐注入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让患儿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学会推测他人的心理,同时也可以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方式,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人进行交往,完成日常活动,为成年后的自立打好基础。
3.行为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一般也是比较多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行为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可改善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患儿自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训练注意。用一些患儿感兴趣的教材,要求他注意并正视说话人的脸,主动注视其目光,并逐渐延长注视时间,反复多次,并及时给予强化使患儿在“一对一”情况下,对对方的存在、言语、目光等有所注意。
(2)模仿动作。让患儿模仿动作,如广播操等。使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
(3)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帮助患儿学习姿势性语言如点头,摇头等,给患儿做出示范,要求其模仿,然后反复训练,直到能理解为止。此后可利用实际动作或画片训练患儿理解身体动作及表情,并对患儿的正确回答及时予以强化,逐渐减少提示,直到能正确辨别和理解为止。
(4)提高语言交往能力。可利用情景或利用患儿提出要求时进行,反复训练使患儿在想满足某种要求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其次,可让患儿进行传话训练,传话开始宜短,之后逐渐延长,如此训练将使患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改善交往。
4.言语训练:语言障碍将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尽力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呼吸训练。在行为中加入由口吐气的动作,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发声训练。具体可利用吹蜡烛、吹纸青蛙等来增加患儿的兴趣。在训练中要反复示范及时给予正性强化,如赞扬,给糖果等。
(2)口型和发音训练。让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可先从让他模仿一些身体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在训练中注意使用综合的方法,如让患儿触摸喉部来感受发声时声带的震动、把患儿的手放在嘴前来感受气息的强弱等,对患儿未经特别训练之前的偶然发音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3)单词训练。从模仿说出实际物品的名称开始,物品最好选择患儿感兴趣的食品或玩具,待能说出实物名称时可过渡到卡片。对一些动词,可通过动作去学习。
(4)说句子训练。可利用患儿的一些要求进行,句子开始要简短,之后逐渐延长,最后加入一些表示礼貌和客套的词。
(5)复述和对答能力的训练。可训练患儿听训练者念句子或文章,然后正确加以模仿和复述,在患儿能复述20字以上后,可利用画书或日常情景训练他的对答能力。
(6)朗读文章及表达能力训练。对于已经入学或认识一些文字的患儿,可让他朗读一些有简单文字说明的画书或配有一定图解的故事,然后请他复述故事并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7)语言理解能力训练。在单词训练阶段即可开始语言理解训练,如利用让患儿从若干卡片中选择出要求的卡片来进行。
(8)文字训练。用文字卡来进行训练,目的是使患儿除了认识文字外还会将文字与读音结合起来。
发表于 2012-8-5 17: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需要了解。
发表于 2012-12-31 22: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的首先要学会说话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greentea 发表于 2012-12-31 22:23
我们家的首先要学会说话

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4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