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海豚一起游泳治疗孤独症、抑郁症的研究证据不足 患者在池中有遭受海豚攻击及感染细菌、寄生虫的风险
海豚辅助治疗(DAT)简称“海豚疗法”,指的是为了治疗一些身心疾病,让患者泡在水池里和海豚一起游泳、互动。海豚疗法风靡全球,特别受到患有孤独症等严重精神、躯体疾病孩子的家长欢迎,他们相信,海豚对孩子在认知、运动、社交和情感能力上会产生积极的疗效。
然而,20多年来对海豚疗法的科学研究仍未得出确切的疗效证据,所谓海豚超声波之类的治疗原理也站不住脚——上医院做超声治疗不是更好吗?况且,与海豚泡在一起也不一定卫生,而且海豚作为野生动物也有野性大发之时,对孩子而言不一定安全。
编译 伍君仪
“海豚医生”你看得起吗?
海豚辅助治疗通常在海洋馆之类的海豚池内进行。参加治疗的孩子接受治疗师的一对一辅导,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活动。根据孩子的不同缺陷,疗程中要选定不同的治疗师,例如语言治疗师、运动治疗师等。当孩子能够在认知、运动、社交和情感反应上作出正确的反应,治疗师就会让他们与海豚进行互动。
海豚疗法兴起于美国,在20多年的应用中,海豚被用来帮助有身心障碍或者患了绝症的患者。海豚疗法随后迅速传至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至今已风靡全球。近年来,国内广州、深圳、杭州、厦门、抚顺等城市的海洋馆纷纷开展海豚治疗。广州海洋馆从2003年开始用这个方法治疗大量自闭症儿童。该馆一名“医学专家”称:“海豚疗法效果出奇的好,超过80%的儿童在经过短短的几次治疗后,病情都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语言和行为上的改善很明显。”
请海豚当“医生”,需支付高昂的费用。在2003年,美国的海豚治疗疗程每次要做40分钟,一共要做5次,总花费2600美元。还有的商家推出4天价值4500美元的治疗,广告中的“主治范围”包括:大脑性麻痹、大脑脊髓损伤、慢性疼痛等。这吸引了许多对孩子病情感到绝望的父母,但治疗费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据报道,浙江省遂昌县农妇吴根英为了治好女儿的脑瘫,每天抱着8岁的女儿走上3个多小时路去杭州的海洋公园进行海豚治疗。他们是低收入家庭,这样可节省来回4元钱车费。然而,国际上还没有海豚为脑瘫孩子做康复训练的成功先例……
海豚“发功”不如医疗超声
海豚为什么能够治病?其中有什么治疗作用机理?
回顾历史,美国医生约翰·利利博士是海豚疗法的始作俑者之一。此人曾用迷幻药做自我实验,相信自己能够与外星人产生心灵感应,自称是外星人让他去和海豚打交道的,甚至把海豚视为人类与外星人之间进行沟通的“灵媒”。还有人认为,海豚能发出具有治疗能量的振动波,一个心灵学人士声称自己能够跟海豚“通灵”,你只要把手掌放在她画的海豚上,就能接受到海豚“充满爱的治疗能量”。
上述心灵幻想自然是无稽之谈,此外也有人试图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海豚能发出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并利用回声进行定位,于是有人认为这些超声波能够刺激人体内分泌系统从而产生疗效,有的研究称这些超声波对患孤独症儿童的大脑有激活作用。有两名研究员发现,人和海豚游泳之后,脑电波的频率与波幅产生显著改变。
然而,国际鲸与海豚保护协会的卡斯顿·布伦欣博士认为,即使海豚能够连续发出230分贝的超声波给患者治疗,仍不足以与医学上用于治疗的超声相比。而且,海豚不太可能连续几分钟对准某个患者发射全功率超声波——如果这也能做到,患者身体的生物组织反而可能受到超声的损害。其实问题很简单,如果海豚的超声有治疗作用,为何不直接用医学上的超声仪器?
海豚疗法的疗效证据不足
和海豚一起游泳、玩水,究竟有何疗效?
这方面的研究证据非常有限,即使有也没有什么说服力。有个别研究称,海豚疗法对于轻度到中等的抑郁症似乎有点用,但疗效是否确切、是否持久还有待观察。然而,你只要到谷歌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很初步的研究被吹嘘成“和海豚一起游泳可减轻抑郁”、“海豚能让你远离不愉快的心情”……
有人总结了6项关于海豚疗法的研究,看不出与海豚的互动比其他强化奖励措施对改善孩子学习、社交、情感发育更有效。而且,为什么要用海豚呢,其他经过驯化的动物不行吗?布伦欣回顾了20多年来各种支持海豚疗法的研究,却没有发现“海豚疗法比其他动物辅助疗法更有效”的证据。
至今为止,支持海豚疗法的研究不过是一些经验之谈,而不是对照试验,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在一个海豚疗法的疗效反馈中,发给患儿家长的137份问卷中只收回了71份,那么余下的66份呢?其中是否有很多对疗效不满意的家长?
尽管缺乏研究支持,为什么海豚疗法仍然如此流行?原来专家和家长们在主观上感到“泡海豚”是有效的:有的说,孩子的学习速度是以前的2~10倍;有的说,孩子与家人的沟通好了;有的说,脑电图显示患者的精神放松了,焦虑减轻了;有的说,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疼痛减轻了,免疫功能好了……
然而,这些“疗效”究竟是海豚的作用,还是其他因素的作用?布伦欣认为,上述疗效可以是与治疗师的互动交流产生的,可以是主观的心理作用,甚至可以是泡海水产生的,例如对皮肤病的疗效,然而很难说一定就是和海豚一起游出来的。
“泡海豚”当心被撞死
海豚性格温顺,在海里会保护游泳者不受鲨鱼的攻击,是人类的朋友。但是,海豚和其他在野外捕获后改由人工喂养的动物一样,偶有野性发作的时候,会顶撞或者咬伤人。据1994年11月11日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巴西圣保罗的两名男子在和一条雄性海豚游泳时,突然遭受海豚的冲撞攻击,导致一人内出血死亡,另一人肋骨骨折。美国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的生物学家安德鲁·J·雷德博士警告,海豚是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人们与它们进行互动时应十分小心。
海豚还有传播细菌、病毒和真菌、寄生虫的危险——以色列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海豚跃出水面就是为了甩掉身上的寄生虫。
“泡海豚”是否损害动物权益?
如果没有到处开花的海洋馆,人们对海豚疗法就不会如此感兴趣。这种海洋动物永远带着一种固定的“微笑”,让人很难不为所动。然而,人们并不懂得海豚的内心。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人类学家贝吉·史密斯博士最早用海豚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后来她因为伦理的原因退出了研究。她说:“无论如何,海豚是野生动物,利用它们进行娱乐活动或者获取幻想中的‘疗效’,都是不正当、不人道的。”
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海豚湾》中的海豚训练员理查德·奥巴瑞说:“如果你了解海豚被捕获后的生活,你就会对它们小丑般的表演有新的认识……那是虐待。当我们了解到,海豚那样做,全因那是活下去的唯一途径,我们就能看清人类的霸道。我们让海豚做的那些傻乎乎的动作,它们在自然生态下是不会做的,而我们以摆布这种动物为乐。最糟糕的是,这教导了孩子们:愚弄嘲笑和不尊重这种自然界最美妙的杰作是ok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