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保持一致的教导理念
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
第一步:努力去理解孩子在用问题行为来表达什么
下面的语言表明孩子感到困惑,需要大人的帮助:
-这对我太难了些
-这个令我困惑,理解不了
-我记不得自己该干什么了。
下面的语言表明孩子想要从当前的情景中逃避:
-我不喜欢这个,我不想干了
-这个情景对我过于刺激了
-我需要一些个人空间
下面的语言表明孩子希望保持同一性、可预测性和常规性:
-我对这些新的活动感到受不了了
-我希望凡事和之前保持一样
-我不想停止我正在做的事情
-我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下面的语言表明孩子意欲接触某个事物,或者和某人发生社会性交往,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把那个给我
-我感到无聊,想引起你的关注
-我想和你一起玩
第二步:考虑如何来改变孩子目前所处的情境,减少他发出上述语言信息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表达了他的困惑,表明了他对情景理解的困难,你要考虑如何能够使他所处的情景更加易于理解,更加具体,或者更有预测性。比如,你或许应该简化教学内容,把教学语言进行重复表述或者加以简化,或者提供一些视觉辅助。
-如果孩子表达了某种不愉快心理状态,就要去修补情景中让他不安的因素
-如果孩子表现出压力过大,意欲躲避,考虑避开此类情景,或者减少呆在这种情景下的时间
-如果孩子在活动转换方面有问题,一定要事先暗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将会有怎样的改变
-如果孩子表达了要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愿望,一定要给他提供丰富的社会性活动机会。要观察其他孩子在你孩子发起恰当的交流请求时,他们是否会做出正面的响应。如果你的孩子被忽略了,要考虑一些方法能够便于其他孩子做出更多正面的响应。如果你的孩子想得到一个想要的东西,但凡可能,都要想办法让他得到;或者设计一个方案,让孩子首先完成一件他不是非常喜欢的活动之后,再让他得到。
第三步:如果孩子的确有要表达的东西,就要想办法让他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要求和愿望。
-如果孩子被作业所困而发出尖叫,要教会孩子用举手、摇铃、在座位上侧身坐,或其他非语言的行为来表达他需要帮助。
-如果让孩子摆放桌子到时候,他要咬自己的手,那么要教孩子学会说“我需要别人帮我一起做。”
-如果孩子感到压抑而想逃离的时候,孩子会打人,那么就要教孩子学会说“我不喜欢这里。”
-如果要求孩子关掉电视,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孩子要哭闹或者敲打家具,那么就要教孩子学会说“在穿上睡衣之前,我想看完这个节目。”
-如果孩子把拍拍其他孩子作为发起交往的手段,那么就要教孩子说“我也来玩好吗?”
第四步:练习新的交流方式
-给孩子示范更加合适的短语或者非语言信号,让他能够用来表达要求和愿望。
-在某种需要孩子该怎么说怎么做的情景到来之前,首先让他练习新的短语或者行为。
-在这个情景中,提醒孩子要运用刚学的新短语和行为。
第五步:向孩子展示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以此来对他做出奖励
-当孩子要求帮助时,马上帮助他
-当孩子要求离开某个情景的时候,马上让他稍微休息一下
-当孩子想让你关注他的时候,停下你手头的事,给他一些时间和他在一起
第六步:务必要让孩子领会到,问题行为不再能够让他的要求得到满足
让你的孩子除了用你已经教过的、恰当的新方法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能够让他的要求得到满足。无论何时出现问题行为,都要忽略,但是要为他新的交流方式提供适当的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