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0|回复: 0

自闭症的三大训练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22: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儿孤独症即童年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下面是小儿孤独症的三种训练方法:
  
一、塑造法

  
将宝宝达到正确反应的过程分为若干个步骤,对近似于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原则是只要宝宝在这一回合中反应比上一次更趋近于正确的标准,就要给予夸赞和奖励,而不是一定要等到宝宝的反应完全正确后再进行强化。以画圆圈为例.只要宝宝画出的图形近似于圆圈,就应当进行强化。

  
二、连环法

  
将一个活动(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的单元行为,在确定宝宝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单元行为后,再将它们连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教学,最终使宝宝独立地完成包含有一系列动作的这个活动。

  
例如“刷牙”可以分解为:①拿起牙膏拧开盖子;②拿起牙刷;③往牙刷上挤牙膏;④放下牙膏拿起杯子;⑤接水关水;⑥漱口;⑦刷牙;⑧漱口:⑨放回杯子和牙刷等等环节。

  
在训练宝宝学会每一个单元的动作后,再将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练习。可以从第一步开始(前进连环法),直到宝宝能够独立做到最后一步:①+②→①+②+③→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⑨

  
也可以从最后一步开始(后退连环法):⑧+⑨→⑦+⑧+⑨→⑥+⑦+⑧+⑨→①+…+⑥+⑦+⑧+⑨

  
三、泛化

  
宝宝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的行为,需要到改变了的环境中再练习。例如:人员的变化。

  
(妈妈教会了再让爸爸来教,老师教会了再换成妈妈来教);环境的变化(同样的指令换一个房间再练习);材料的变化(实物换成卡片,数珠子换成数杯子)等等。只有泛化成功,训练才算是达到了效果——宝宝学会了这个行为。

  
行为训练人员只有在大量的回合操作练习后才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而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要贯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证明,训练开始的最佳年龄是3~6岁,而且越早越好;训练的强度是每天5~6小时,每周5天;在非训练时间也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强化正确行为”的原则;宝宝经常接触的人也要齐心协力地配合,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训练效果的出现和巩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6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