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患儿的训练中,如果停止了对一组行为的训练后,会发现该行为在几个月或者几年后渐渐消失,那么以前的工作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同样在为一些发育障碍儿童做了极为辛苦的语言和一些复杂的行为训练后,如果没有继续再做,而当终止上课两年后发现患儿的能力已经失去了很多,然后又重新开始训练,恢复以前已有的成果,但再过三年后可能会看到第二次丢失。而巩固法能保证新学到的行为持续下去。巩固训练能使患儿逐步自立,是其未来生活的关键环节。
巩固法的原则体现在:①缩小“课上”和“课外”的差别。将学校与其他环境的转化在“不知不觉”中。②强化方案“正常化”。对孩子的强化方式(强化频率,强化物)要逐渐转化为在普通环境中常有的形式。具体可体现在:逐渐减小强化方案的固定性,实行一个灵活多变的方案。即让孩子们习惯不是所有的正确反应都会被强化。逐步使用二级强化(拥抱,握手,象征性夸奖)代替基础强化(食物)。尽管基础强化物在训练新技能时很有效,但它们未必适合所有的环境,容易产生过度强化,并且对年龄大的孩子也不太有吸引力。使用孩子在自然环境中也能得到的强化物。训练中心的教师的表演性,夸张的强化方式在学校里一般没有;而学校式的强化,诸如分数,代币(红花,五星等),在校外一般也没有,因此训练中要注意尽量将强化方式和强化物“正常化”。③将已学会的技能与新的技能连接起来。教孩子学习新的课题时能够利用他已学会的技能,这样新旧两个均能的带强化。④学会功能性(实用)行为。训练孩子学习一些他可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好处(强化)的行为,如一些语言表达,玩耍活动或自我表达等。即使让他学了很多没有实用功能的渊博知识,也不会在外面的环境中得到巩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