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塑造
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即通过连续不断地逐步强化,修正个体的行为,使其行为逐渐接近设定的目标。
ABA是将行为分解成细小的部分,即小单元的行为进行教学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近似的反应来“塑造”孩子不断趋近和最终完成所期望行为(目标行为)因此一个得到强化的行为,应该比以前的行为更接近期望行为的标准。该技术能够增加患儿获得强化的机会,并使其获得成就感。在使用该技术时应注意把握好“赏进不赏退”,“赏好不赏差”的塑造原则。
经常需要采用塑造法的情况有:①身体动作(对孩子动作进行强化,使这些动作越来越接近正确的动作);②语言技巧(对孩子逐步改善的发声进行强化);③书写及绘画(在孩子画出的字母越来越接近于卡片上的时给予强化)。
提示又称为辅助,是一种外加的暗示以增强获得一个新行为的成功性。即一种附加的刺激,它被使用在有意识地引发正确反映(期望反应),从而帮助患儿在指令与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以保证患儿行为的正确性,使强化的目的得以实现。进行提示能加速患儿的学习进程,同时也能减少患儿学习中所遭受的挫折。
提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身体提示---通过接触儿童的身体帮助他完成正确反应,包括完全的和部分的身体辅助。②动作示范---通过示范指令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③手势提示---用手势动作(指点,示意)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④位置提示---将刺激物置于孩子易于给出反应的位置上。⑤语言提示---用语言补充,描述指令示意孩子应有的正确反应;在语言刺激中给出(全部或部分)正确答案。⑥视觉提示---用图片或实物对孩子进行提示。
在使用提示时应充分注意提示的时间要及时,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发生兴趣并体验成就感。其次提示要与强化物结合使用,在提示患儿做出正确反应后应及时给予强化。
3,渐退及提示的层次
渐退是指逐步撤销提示的过程。而提示的层次应遵循从最大干预到最小干预的顺序。如:提示应从全体式的提示,半体式提示,动作示范逐步降低提示的强度,直至患儿能独立完成目标行为。例如:患儿在使用身体提示下完成“摸”的行为后,下一个回合尝试采用一个手势提示(指着正确的实物),下一个回合尝试使用只发出第一个音节来提示患儿仍模仿说出实物的名称。适当的延长“等待”的时间也是一种提示的渐退,在患儿已经能在一种提示下完成目标行为后,可以尝试在下一个回合中,如果患儿没有对指令做出即时的反应,适当地延长提示给予的等待时间,但注意等待时间不能超过五秒钟,并避免孩子出现错误反应。
在教学中要逐渐的撤销提示,直至孩子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也能够独立完成。但记住要慢慢的消失提示,在一种水平的提示消失或减弱之前,患儿应能够在这种提示条件下成功的完成几个连续的回合。如果提示减低后,患儿不能完成正确反应,应返回到降低以前的等级上去。也就是说,在确定降低或减弱后的提示肯定不行后,要使用肯定能够使孩子做出正确反应的(程度较高的)提示。
ABA教学是以提示的消失为最终目的的,要求患儿能逐步独立完成所期望的目标行为。为避免造成孩子对提示的依赖,因此在第一次给予提示时就要想到提示的消失,也就是说在第一次给予提示时就应该设计好提示渐退的层次。
在教学中应防止进行不经意的提示,因为不经意的提示一般不容易渐退,同时它还会误导教师对患儿学习情况的正确判断。如:在不经意的提示下,患儿的表现似乎会更好一些。有些孤独症患儿在不经意的提示下会更多的注意无关的线索。在教学中常见的不经意提示有:督视,姿势,位置,交替发出指令,表情,患儿反应正确时教师反应得快,患儿反应错误时教师反应得慢等。
通过给予提示能帮助患儿理解(语言)指令,保证患儿成功作出正确反应;建立对指令必须做出反应的意识;使教学能继续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