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懂说话, 常常发脾气…… 」
首先不要急于进行语言训练,可从非语言表达开始(循序渐进)。我会建议照顾者在生活中多要求孩子以动作表达需要,例如上厕所前轻拍裤子示意,或用手指向想要的东西。照顾者应利用孩子喜爱或生活必需的事物作为训练媒介,如玩具、衣物、食物或餐具等,并刻意把孩子想要的东西放高,例如把糖果薯片放在柜顶上,或在吃饭时故意遗忘派发筷子汤匙给孩子,制造表达的需要(特别技巧)。照顾者要紧记不要事事对孩子「照顾周到」,须要求孩子先行表达, 然后才满足他的需要。当然照顾者亦要有心理准备面对孩子因急于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发脾气的情况,要耐心坚持合理的表达要求。本阶段的目标是让孩子习惯以行动来表达。
「我的孩子爱重复别人的问题, 如鹦鹉学舌…… 」
重复别人说话反映孩子可能未能掌握问题或要求的意思,照顾者必须简化语意(特别技巧)及缩短句子( 循序渐进),尝试以不同方式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意思。若改变说话方式后仍未能让孩子明白,照顾者便要想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很可能是超越孩子的理解能力(例如要求一位只可认数的孩子计算), 应放弃不设实际的期望,调节要求至合理程度。「我的孩子常语无伦次,答非所问, 重复说『我杀死你』…… 」若孩子具备语言能力, 但很多时语无伦次,照顾者要选择性地回应孩子的说话( 避免强化)。当孩子重复不合宜的表达,或向照顾者说「我杀死你」之类的说话时,照顾者要保持平静,勿愠勿怒,并要故意忽视,避免作出任何不必要的反应,包括反问(「你说什么」)、责备说教(「你怎么这样说话」)、注视或展露好奇的面部表情,以免强化孩子不合宜的语言表达。与此同时,照顾者亦要以坚定态度简洁重申对孩子的要求,把握孩子作合宜语言表达的时机,实时以表情(展露笑容) 及说话(如「好哦」) 作回应。如此, 孩子便能透过照顾者不同程度的反应,直接经验甚么表达能够得到响应,甚么表达是不被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