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2|回复: 0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应注意的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 18: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迟缓,且呈现出异常,但是从整体上看其语言发展的顺序性、渐进性与正常儿童相似,遵循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需要遵循语言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融合性原则
    (1)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这是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的,而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沟通的动机和兴趣,对外界丰富的语言刺激常常充耳不闻,一般不能自然习得语言。即使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习得和正常儿童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常儿童是在对语言符号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语言符号的,而孤独症儿童说出的话对交际而言大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不具有交际工具的功能。因此孤独症儿童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有目的地学习语言。但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并不是可以通过你教我学的过程来完成的,它必须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进行实践才能掌握。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让孤独症儿童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因此,语言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学习的内容应与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密切相连。既要引导孤独症儿童向正常儿童一样,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需要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同时又要根据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语言。
    (2)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训练三者的融合。
    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训练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这三者是形成有声语言的必要条件,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基础。虽然绝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听力正常,但是由于缺乏主动获取外界语音信息的能力,因此他们的耳朵常常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呈现出听觉能力不足。听觉能力是沟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沟通过程的语言链中承担着外部交流信息的获取、传递和理解等重要作用。听觉训练的素材离不开语言的音、词、句段。发音训练的材料主要是语言,强调“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同时注重通过听觉反馈来纠正自己的发音。而语言训练中的语言理解强调以听为主,语言的表达则与发音的清晰度密切相关。总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割裂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听觉训练、发音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语言。明确三者的关系,才能够明确训练目标,正确使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3)语言的康复训练与其他训练的融合。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语言障碍只是其中的一个。而语言的发展又和其他的多种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如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社会互动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等。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不能是孤立的语言训练.应该和其他能力的训练融合在一起。如行为矫正训练、感统训练等。同时孤独症儿童首先是儿童,同时又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有发展的权利和需要,需要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康复机构还要把康复教育和儿童的启蒙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既使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得到康复,又使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在身体、心理、社会、自然、认知、艺术等领域受到全面和谐的启蒙教育,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儿童语言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和渐进性,不可一蹴而就。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康复教育中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应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急功近利,不顾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采用强化灌输的手段。一是不求进取,认为孩子难以沟通,预设目标偏低,或总是原地踏步,不做进一步的要求。
    避免误区的关键在于定期评估,了解孩子的现有语言发展水平,制定进一步的发展目标,使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例如在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最主要的是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儿童才能够使用语言表达自己。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也是如此。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儿童产生行为的动机,孤独症儿童最大的语言问题就是缺乏动机,枯燥乏味的强化式训练,极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爱学习,也学不会。儿童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玩”,游戏是其基本的活动,儿童的认知常常是在游戏活动中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也应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为主。如:
    (1)直观教具的应用。
    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模型、玩具、图片等,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以游戏为主进行教学。
    尽管孤独症儿童对游戏缺乏其他儿童那样的热情和主动性,但是游戏仍然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也是生活情境的模拟,涉及儿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游戏中台理设计训练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发展其认知能力,丰富其感性知识,促使其产生交往需求。特别是一对一的互动游戏、集体的合作游戏,对激发孤独症儿童的沟通动机,训练他们的沟通能力十分必要。
    (3)以奖励为主。
    对儿童的表现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会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喜好,找到适合每个个体的增强物。增强物可以是物质的,如食物、玩具、贴画,也可以是精神的,如微笑、拥抱、表扬、抚摸等。
    (4)重复性原则。
    由于孤独症儿童学习语言的动机缺乏,一般不能主动学习。只有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模仿的动机。而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复出现,不断模仿纠正的过程。但是由于孤独症儿童本身就有语言重复的刻板行为,因此这种重复并不是简单的词句重复,而应是相同情境的重复出现,或是不同情境中相同词句的重复。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的语言内容。这样不仅课堂上可以学习,生活中也有可以有效重复的情境。有计划地进行全面、重点的复习,也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记忆。
    (5)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每个儿童的发展虽有共通之处,但每个孩子都有个体的差异,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尤为明显。语言教学的组织形式中,既要注重班级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也不能忽视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实施的个别教学,为每个孤独症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个别化教学和指导。
    此外,普通学前教育的教学原则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中同样适用。如全面发展原则、动静结合原则、直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等。

二、注重最初交往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只有有了交际的需求,人们才会去学习掌握这一工具,而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典型表现就是缺乏沟通交流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并不是从a、o、e的发音开始的。培养孤独症儿童最初的交往意识,进而促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需求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1.重视非语言性交往
    一般来说,语言和文字是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信息则藉由语言和文字,在人与人之间得以传递,这就是我们在交往中常用的语言性交往。对于还没有言语产生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非语言性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刚出生的婴儿就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意聪,这种哭声包含有各种含义,有时是要求哺乳,有时则要求调整位置等等。而还不会说话的儿童常用指点、哭闹以及身体的姿势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成人会用语言,伴随丰富的表情和身体动作,给予孩子答复。这些非语言性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让孩子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也让他们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以求发展。使用非语言性的交际形式,是人最初的沟通形式,也是初级的沟通方式。
    孤独症儿童由于存在交流障碍,缺乏与人沟通的动机,虽然他们听力正常,但却对沟通对象的沟通要求置之不理,听而不闻,甚至连最基本的非语言性交往都没有,他们常不能理解别人的姿势、面部表情的意义,有的即使懂得别人姿势的含义,也不会使用姿势、表情与他人进行交往。他们缺乏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并吸引社交伙伴注意的能力,不会自己注视某物体并吸引他人的注意。与人说话时,一般无社交性的面部表情,如微笑、注视别人等,说话时无点头摇头的动作,很少用手势、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当他们有某种意愿时,常采取吵闹、哭叫的方式来表达,这样我们常常看到他们缄默不语或只是咿呀自语。因此,通过非语言性的沟通诱发孤独症儿童的沟通需求,培养孤独症儿童最初的交往意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沟通的意识和动机,一切的语言训练都难以进行。
2.孤独症儿童常用的非语言性信息
    孤独症儿童常用非语言性信息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要求:孩子常用“哭喊”来表示他们的感受,如饥饿,不适、受到挫折等等,有的孤独症儿童在有了某种需求时嘴里会喋喋不休地发出别人并不明白的声音,训练者和家长要学会区别孩子想要千什么,什么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要求以及他如何进行要求等等。
    抗议:比如哭闹不休,尖叫,摔东西、踢人、打人、拉人等等都是抗议的表达方式t也可能是拒绝玩玩具、拒绝吃饭、拒绝洗手等等。孩子的抗议是有原因的,应该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或者转移注意,加以安抚,都是给孩子的回答。
    请求:请求是儿童向成人提出他的需要,一般孤独症儿童很少会主动向成人提出他的需求,不会向别人寻求帮助,但是训练者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主动做出沟通帮助的反应。如他们饿了会打开冰箱翻找东西,需要某个东西时会在放置东西的地方翻找,直到找到为止。训练者要设法了解孩子,给以恰当的回复,请求得不到满足就会转化为抗议。
    模仿:孤独症儿童会模仿成人的行为,但这种模仿常常是无意识的。新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模仿玩一些游戏,如模仿开汽车,开火车的游戏,随着训练的深入,当孩子明白模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信息的意义时,便可以正确使用了。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区分孤独症儿童利用非语言性表达传递的信息,给孩子正确的回答,并且利用他们的非语言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他们接近,力求被他们接受,促使有意义的沟通进行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5 08: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