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0|回复: 0

认知理解能力缺陷的表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9 15: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们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家长都说,孩子刚出生时一切都正常,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一切发展都似乎停止了,甚至一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行为,认知还出现了到退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方面的特点

   
由于“读”不懂孩子,许多家长觉得无法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发展一筹莫展。我们许多教育机构(幼儿园和普通小学、中学)也因教师对孤独症疾病不了解,又缺乏特殊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对这些儿童的发展显得手足无措。实践告诉我们,其实孤独症儿童在行为、认知发展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通过有效的教育康复,他们在发展速度上要比正常儿童慢。与同龄儿童相比,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要比正常儿童浅。但是,在具体的认知方法方面,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不同。

1.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关注的是一个细节,而不是整体

   
我们知道,人的认知发展通常经历从感知、表象到概念这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建立在现有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成人常说孩子似乎总比自己同龄时聪明,孩子会因适应社会潮流而在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成人产生代沟。譬如说,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农村照明所用的都是油灯。那时的孩子对灯的感知是晚上有了它可以看见其他物体。以后,当人们讲到灯时,农村的孩子自然在脑海中显现的一定是用一个小容器和一根灯捻构成的灯的形象,并据此形成这样的概念,灯是夜晚以豆油或者菜籽油作为燃料的,用来照明的工具。那么,当时农村是不是仅此一种照明工具呢?其实不然,当时还有用电石做成的电石灯、用松枝燃烧来照明的,还有用蜡烛作为照明工具的。可是,当孩子接触到的只是用豆油或者菜籽油作为燃料的油灯时,他们必定会产生这样的结论。可是,当进入21世纪,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用上电来照明的时候,这时的孩子对灯的概念就绝不会是油灯的影像了。这就是我们对一个事物认识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20世纪50年代的孩子对灯的认识是一个由容器和灯捻构成的照明工具,对于灯的照度,火苗的温度等并不感兴趣。可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讲,他们的认知过程却与我们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与我们是相悖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的动物学副教授格兰汀博士是一个孤独症患者,她在叙述小时候对狗的认识时说,她找到了她居住的那个镇上所有的狗,并对它们仔细观察,至于这个动物为什么是狗而不是猫她并不感兴趣,结果她发现所有的狗的鼻子都是一样的,据此她才确立了狗这样一个动物的概念。从格兰汀博士的叙述中我们看到,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关注的是一个细节,而不是整体。她是通过狗鼻子的形状来认识狗并区分狗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的。这其实就是孤独症儿童认知的一个主要特点。关于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观察与区别中显现出的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2.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联系

   
现实生活中,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有一定发展规律的。人们对事物的把握就是找出他们的内在规律,并顺应其规律并加以利用。当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后,他们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不断认识,不断把握来调适自己,适应社会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总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体验、校正,最后到对这个事物的准确把握。譬如说,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由于视觉聚焦功能尚不完善,带来的空间、距离感比较差。但是,尝试,不惧危险,是孩子成长的必须过程,所以我们会常常看到他们从高处往下跳或者不顾危险向上攀。可是一旦某一次出现摔痛的经历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或者调整行为方式,或者对曾经摔倒的地方绕道而行。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摔与痛的联系,知道下一步如何去做。可是,孤独症儿童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联系,这是他们认知的又一个特点。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孤独症儿童由于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出现自伤自残的现象。自伤自残难道不疼吗?其实不是的。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害怕打针。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出生后都要注射疫苗,当针头穿过皮肤的瞬间,引起的疼痛使人感到很恐惧,这种恐惧被长期保留在人的记忆中了,成了人们对疼的感觉的参照。可是孤独症儿童的自伤自残现象产生时,他们往往注重的是表达情感,而无法将疼痛与自伤自残的现象联系起来。事后,他们感到疼痛时,是何种现象引起的疼痛,他们会全然不管。这样的事例在孤独症儿童中十分常见。

3.选择性注意(“鸡尾酒会现象”)明显

   
我们接触过的许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都说,当我们不在意时讲的话,他们会记住,但是当你真正面对孩子进行沟通时,他们又表现出不理睬的态度。为此,不少家长都为此感到十分的困惑,并为此打过他们。实际上,这就是孤独症儿童认知过程中常见的“鸡尾酒会现象”(cocktail party problem)。什么是“鸡尾酒会现象”呢?譬如说,我们在一个朋友聚会上,很多人在热烈地讨论或者争论一个问题,你注意倾听他们的辩论。这时你边上的两个人谈论的另一个话题引起了你的关注,这时,你一面似乎在听其他人的辩论,其实你在很注意地听你边上人的话题。以上所述事例,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称之为选择性注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鸡尾酒会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孤独症儿童之中,其实在普通儿童和我们正常成人中也很常见。但是孤独症儿童这种选择性注意更加突出。为什么是这样的状况,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4.迁移能力弱,往往拒绝变化

   
孤独症儿童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认可的专一性很强,往往拒绝变化。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孤独症孩子如果每天走同一条道路到学校,那是不会出现状况的。假如有一天这条道路要翻修,禁止通行时,这个孩子会显得非常的焦躁和不安。同样,如果随意改变孩子上课的教室或者更换教师,也会使他们感到手足无措。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对某一事物的特别执著,而对其他知识和事物表现出排斥的状况。部分孤独症儿童表现出对事物的辨别和筛选的能力较弱。这些都是他们在认知方面的特征。在有的孤独症儿童身上还表现出超强的机械记忆和照相记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目前还是一个谜。

   
就孤独症儿童这个群体来说,并不是所有孤独症儿童都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我们看到一些重视孤独症儿童发展的家长,面对疾病孩子坚持进行科学教育,使得这些孩子的认知水平达到甚至超过正常儿童的中等水平。

     
目前,我国对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他们的认知特点远不止以上所述的这些。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认知途径和方法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还很多,如孤独症儿童语言的发展、联想能力的开发、认知发展与知识教育的相互关系等等都需要我们去进行探索和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4 0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