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3|回复: 1

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治疗自闭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 02: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了解了很多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训练方法,此外还有一些应用不普及的,如动物疗法、艺术治疗等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常用方法是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应特别关注的,下面就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必备工作步骤
当我们要初次接触一名孤独症儿童,欲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时,我们应该先做些什么呢?结合我们的多年的训练经验,特别提出以下步骤:①调整自己。②评估儿童。③沟通家长。④放松儿童情绪,稳定注意力。⑤寻找儿童的优势项着手“扬长”训练。⑥挑选方法进行“补短”训练。
(一)调整自己
顾名思义,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开端。应是调整训练员自身的情绪状态、思想意识,以平和的而不是畏惧、厌恶或好奇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以他们也是儿童、也有与其他孩子一样的需要的心态对待他们。当我们看孤独症儿童第一眼时,他就很敏感地、同样地在看你了,这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决定了后续工作是否适宜开展。
1.调整自己的情绪到放松、平和,包括调整心情和心态。笑容是否自然、语调是否平和而亲切,姿态是否放松都是训练员自己要判断的,其中的“度”要仔细体会,若一开始怕把握不好,可以先远处观察一两个小时,不搭腔,不走近。一定不要在内心预设多长时间把这个儿童“搞定”,因为这样的想法会引起孤独症儿童“警觉”,以后还要去除,会增加训练时间和难度。
2.调整自己的角色到“玩伴儿’。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天生不觉得自己需要受训练,因此对抱有此目的的人也很难接受。这需要我们转变角色,无条件地做他的“玩伴儿”。几次接触后,儿童若逐渐喜欢“玩伴儿”,不愿离开训练员了,我们的训练才可以进入始动期。
(二)评估儿童
1.确立评估理念:训练员调整好自身就可以开始走近儿童进行评估了,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不同课程体系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和手段也不尽相同,评估内容和方法应受理念的制约。评估方法与我们倡导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基本是一致的,也是符合孤独症儿童发展需要的,此种方法可能在以行为干预为主的课程中不适用。因此,一线训练员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评估手段与方法符合哪种课程理念,或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基本理论,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2.慎选评估工具,组织好评估活动:设计怎样的评估活动比应用现成量表进行评估重要得多。对于孤独症儿童评估而言,现成的成熟量表几乎没有,因此要在一定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参考波特奇、PEP等有关资料,根据儿童现状,在观察、访谈的基础上自编评估表。编好后设计有关评估活动,先找一个儿童进行试用,并开会研讨编写思路是否正确,搜集的信息是否与评估目的一致,修改后再正式评估。
3.正确解读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记录的是一个儿童目前的状态和家长、教师对他的认识,不是死的数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结论,一般孤独症儿童评估结果要经过个案讨论会充分沟通、去伪存真后才能得到认可。因为孤独症儿童“千人千面”,切忌根据个人以往经验断然下结论。
(三)沟通家长
观察、访谈、自编测试(有关内容见第五章第一节)等评估后,开个案研讨会前、后都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沟通家长,争取教育一致性。这里的沟通不是解释评估内容和儿童的现状,而主要是情绪疏导、沟通教育观。若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有分歧,一上来就解释评估结果则可能分歧更大,但家长可能不表达“意见”,为以后训练埋下隐患。因此与家长建立“朋友”般的情感,争取最大限度的合作在这一阶段很重要。
(四)放松儿童情绪,稳定注意力
1.放松情绪:这是孤独症儿童训练的基础,接触儿童的第一天就要从此开始,但要特别提示,放松不等于“放羊”,是关注下的放松,若操作正确,会很快感到儿童有意注意力改善,主动亲近行为增多,反抗意识也增强。
2.稳定注意力,为开展学习活动打基础:放松得法的一个结果就是注意力越来越稳定。其具体表现为:看亲人时目光不再游离;与陌生人打招呼的声音节奏不快也不慢;能凝神做一件小事;乱跑乱动的行为先增多后锐减;开始关注亲人和同龄人的活动。只有此时才可以逐步增加学习活动。在开展学习活动中还应确定儿童听觉型、视觉型学习方式的匹配程度,对学习活动的理解程度,可从其擅长的游戏活动开始设计学习目标。
(五)寻找儿童的优势项着手“扬长”训练
学龄前的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同龄儿童一样喜欢玩,不喜欢学。加之他们普遍有情绪紧张,注意力不稳定,视觉型学习方式过于强势,自信心极其薄弱等问题严重困扰学习,“玩中学”就成为必然的干预途径。初期学习目标一般都从他能够独立完成,喜欢完成的事情人手,以增强自信心为主。这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强化补偿型”的康复训练思路有明显差异,是从优势人手的补偿策略。
(六)挑选方法进行“补短”训练
当孤独症儿童情绪基本放松,注意力比较稳定,对同龄入学习比较关注时,我们可以调动某种比较适合的方法进行“补短”训练。要达到此前提,第六章第一节介绍了一些做法可供大家参考。
二、“补短”训练中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上述步骤执行到第六步,我们前面提到的方法才可以真正派上用场。我们开始规划训练的长、短期目标,编排课程,选择方法进行训练。因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调整得法的前提下,进步往往是跳跃性的,因此短期目标以两周或十天为一阶段比较适合,具体的确定目标和选排课程的I作要根据评估结果,沟通家长的结果,参考第五章和第十章完成。这里需要提示两点: 是在实施¨补短”计划中还要不断进行情绪放松;二是随时注意儿童训练中的情绪变化,弹性前进,也就是儿童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能集中时要改变计划,以退为进。
(一)各种方法的选用
1.理念指导方法选择:本书介绍了多种方法,社会上还流传着更多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产生背景和一定的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判定某种方法的疗效。其选取关键应是如何看待孤独症儿童,在正确理念指导下使用哪种方法都会有成效。以真正尊重地、平等地心态接纳孤独症儿童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们在使用“自主训练法”调整孤独症儿童李某(当年6岁)时,开始他的情绪很快放松,自主行为明显增多,爱笑,爱听故事。他妈妈看到这种变化十分欣喜,就马上“变本加厉”地提学习要求,而且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做得再好也还比不上单位同事的小孩(当年4岁)。李某在努力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努力只是换来了更多的“学习”和妈妈羡慕地看着别的孩子的目光,他非常失望,已有的好行为急剧倒退;当妈妈在我们的帮助下重新转变心态,期许地、自豪地看待李某时,他的自主性义快速增长了。可见,不管什么方法都需要正确的理念作支撑。
2.知识背景影响方法选择:作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人员,其知识背景参差不齐,先人为主者众多,勤学苦练者众多,知识渊博者众多,他们都怕自己掌握不好某种方法而影响了训练。事实上,勤学苦练者未必能灵活,先人为主者未必是正确,知识渊博者未必会“取材”。在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已有的知识背景未必对审视儿童、“取悦”儿童、领悟儿童有帮助。我们要审视自己的知识背景在训练中的作用,看有哪些不足;要学会自我审视已掌握和运用的方法,看其长期效果是否与目标背道而驰;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放下自己的架子,成为儿童信赖的保护型伙伴。总之,要特别注意审视已有知识背景对选择方法的影响。
(二)各种方法的配合运用
孤独症训练领域的康复训练方法很多,且层出不穷,有的训练员掌握了ABA,有的掌握了RDI,有的学习了音乐治疗,还有的学习了几种方法,如何使这些方法兼容并蓄而不相互冲突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从目前开展的训练中可以看出,有的4岁多的孤独症儿童情绪不能放松但对音乐很敏感,几乎没有语言,于是既做游戏治疗又做音乐治疗、感觉统合治疗,还设计很多的小组音乐活动让他参与,很快他就出现自言自语了,这种配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形式比较适合。从心理康复的角度看,这里运用了认知学派、行为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等多种理论,且没有明显的冲突。而有的训练就存在冲突,如有的儿童十分不配合做感觉统合,大哭大叫,测试中也没有发现儿童在这方面有哪些明显异常,只是注意力很不稳定。做了四周训练后也未见好转,家长和训练员坚持认为做多了就没事了,是刺激不够造成的。这里就体现了认知、行为和人本学派在康复观念上的冲突,从理论上讲,关注儿童的内在需要比外在行为调整更为重要,因此可从调整情绪入手,逐渐稳定注意力,视情绪稳定后儿童是否存在感觉统合问题再决定采用什么干预方法。在现今流行的ABA和RDJ训练方法中也
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冲突,也需要根据正确的儿童观进行协调。
从某个角度看,这部分内容“承上启下”。要想真正掌握训练方法,能真正帮助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首先要理念正确,其次才是方法手段正确。
发表于 2016-11-30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选对方向,坚持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3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