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处理尖叫和发脾气问题
自闭症儿童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其他遭遇的感受,大人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孩子所有的想法,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或需求,去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常出现尖叫和发脾气。
处理办法:对孩子的表现特点,做出正确的猜测,用合适的方法处理。
1)因为没有语言可用,来达到他想要的东西
(1)当孩子为了得到糖果、糕点、冰淇淋或想要(买)感兴趣古怪的东西时,会持续几个小时的尖叫或大声叫喊、跺脚、踢东西、撞头、大发脾气等。
(2)处理的办法——消退法
a) 在街上或商店等场所里发生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地把他从现场拖走(即逃离现场)。
b) 在家里,一旦出现尖叫、发脾气时,只要没有自伤行为,就应当不予理睬,并坚持到他平静为止。还可以把带到单独的房间(隔离室)内,隔离一段时间,待他停止尖叫、发脾气后,立即给予很多的关心和爱抚或给他表扬和赞许,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记住,不予理睬的终了不给奖励是无用的。在不予理睬到他安静时,需要时间才能起作用,“还需要(训练者)钢铁一般的神经,加上聋子一样的耳朵”,才能获成功。
(3)当孩子发生尖叫、发脾气时,千万不要想以某种东西来“安抚”孩子,达到平静。其结果,反而让孩子“意识到”,想要得到东西,就要用尖叫、大发脾气来达到。
另外,也不要用拍打、吓唬的办法来阻止。
(4)当孩子稍大些时,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和使用词语时,若发脾气,可能用坚定的声音或态度对他做出反应会有效。即是他可能去听从这些“常规的”控制方法。
2)对某些实际上无害的某种东西或环境产生恐惧或烦恼。
处理办法:尽快弄清原因(可能是失去控制)尽可能迅速地阻止这种反应,在原因弄清后,让孩子离开这种会使他恐惧和脑火的环境,使他感到舒服。离开环境后,若仍尖叫、哭闹不休,可用消退法处理。
3)对生活中往往变得无法忍受的混乱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某种声响的刺激)
处理办法:仔细的计划、安排有助于避免这种场面的生活环境。如在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上合理安排,来错开使他产生过敏反应的背景。
4)积极地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能及时,适当地对事对物做出反应,反馈给大人们。这样大人就可以及时地满足他的需求和愿望,及时帮助他解决种种的困惑和烦恼,使他不再尖叫和发脾气。
2、 处理破坏性行为问题
由于自症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着障碍,不会做建设性的游戏,往往想通过考察他们身边一些事物的简单性质来消磨时间,而出现的许多破坏性的行为。破坏性的行为的后果是严重的。如为了“探索”周围事物是怎样的,他们可以把书本、窗帘等撕开,用积木去打破电灯,从撕裂声或破碎声中得到令他们满足的刺激。他们不理解,大物件装到小物件是不行的道理,就把它们统统地破坏掉。为了嗅嗅某些味道,他们将弄到的排泄物涂洒在墙壁上等等。
矫正的办法
1) 提供一个让孩子无法进行破坏的环境。如:
(1)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一个好环境,把易碎贵重的物品藏起来,或放到他够不着拿的地方。
(2)提供一些摸上愉快,看上去兴趣的摔不烂,易搬动的,大而坚实的物品让他去玩。
(3)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装饰一个无法破坏的专门房间或专门玩的区域让他去玩。
2) 当破坏行为出现时,采取的最好办法是阻止他尽快地把他从这种行为中转移出来。
(1) 用大喊大叫或愤怒指责阻止孩子破坏性的行为是徒劳的,打骂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2) 可以用拥抱、搔挠的游戏或做一个孩子喜欢动作、事情,让他转移注意力,贴切的转势利导,就会让孩子明白,这样行为是被禁示的。
3) 对语言理解较高的患儿,可用一些表示与他行为相关的用语。如对他说:“这 是爸爸的,那是妈妈的”东西;“别人的东西不能动”,……。当他有好的反应时,立即表扬他、奖励他,使他慢慢意识到不能随便动用或破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4) 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是设计一些使他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去做。如给他一块画板,让他去涂画,做简单的家务事,玩有趣的游戏等,让活动贯入他每日生活的内容里,才有可能逐渐地淡忘并放弃他那“破坏性的行为”。
5) 对于一个具有严重性破坏性行为的患儿,在其行为消失之前,最好是仔细地监护他,跟踪他。
3、 处理社会交往方面令人难堪的行为问题
自闭症儿童在交往方面存在着质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对交往的乏趣,也表现在与人 交往中不适应甚至难堪的行为。如,用手拍打的方式,用刻板重复的语言等与人交往。又如,他们不会根据社交的情景和场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以至在当众下说出令人难堪的话,做出令人难堪的事情来,使父母和别人感到尴尬,也影响了他社交的发展。
针对自闭症儿童不能约束、长时间、经常地提供令人想起发笑而又滑稽的社交故事,应该选取制止并教育的原则进行矫正。
矫正的办法
1) 进行“社交行为调整能力”的训练
(1) 家长和教师必须订出一系列的社交规矩,以便提前采取行动,防止“不适应”行为出现或重复发生。
(2) 每当他出现不良的社交行为时,你要合理合情地,立即、坚决地加以制止,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就会明白,不能那样说,不能那样做。
2) 由于对社会上的规则、规范不理解而出现的与社会不相适应的行为。如,在商店里,拿起东西就吃、就走,不付钱。在当众下无知地脱裤撒尿等。做出与社会规则、规范相抵触的行为。
处理的办法是:一旦这种困难行为开始,就紧紧拉住他,同时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不行!”、“不准碰!”、“不能拿!”等,让他开始明白到“不行”是严格禁止的。之后,再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出系列的计划进行训练,以增进他学习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进行购物游戏,开商店活动,如厕的方法等活动。
3) 进行日常社交常规的训练,并纳入生活的内容。自闭症儿童一旦学到一条规则,往往会在各种情况下都遵守。如:待人、接物的礼节训练;客人来去的迎送礼貌训练;在社交场合的礼仪的训练等等。
4)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和老师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大人们骂人的口音和语调,诅咒语的强烈感情和语气,给患儿鹦鹉学舌创造机会,他们会用这些话语,反复地再现给别人。大人们丑陋的行迹或举动,也会形成他们刻板的动作的模式。所以家长和老师的社交语言和举动应当有优良的风范,不要因自身的缺点或坏习惯给孩子树立不良行为的标本。
同时,家长和老师要一遍一遍地跟他说,每次都要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让他最终明白,决不能去谈论人们的外表,衣着和行为举止。因为那样,别人会不高兴的。
4、 处理拒绝变化、固执原样的问题
自闭症儿童的刻板重复性,常常要求事物保持老样子甚至拒绝变动。如,要固定地坐在某一位置上,走某个固定路线的路等。
这种固执不变的行为,实质上是他们从感情上企图把事物的秩序引进他们的世界(混乱、封闭)中。他们不懂得事物变化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变化的规律,也不明白变动后将发生什么?给予他将带来什么?所以拒绝变化。当环境变动时,他们难以接受,甚至大哭、大闹,长时间的尖叫。
处理办法:
1)拒绝配合他的刻板僵硬的行为,把生活安排得有秩序、有模式,让他了解到 发生了什么之后,会使他感到舒服、安全。在孩子有了准备之后,才引进变更。在拒绝变动训练时,要和蔼、耐心,还要坚持不懈,始终一致地不允许孩子继续那种带来诸多不便于日常生活常规的行为。
2)用塑性改变的方法
在朝着建设性的各项活动前进的时候,不妨有意识地在生活的每一天里,从许多方面都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如,安排课程项目,时间或内容的变化;出门上街时,行走的路线的变化;家中摆放的家具,装饰的位置、形式的变化等。渐渐变动的生活环境,让他慢慢地习惯常规的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规律。
威特莫(Witmer)在他的文章中描述了一个更难的问题。有个叫唐的小男孩拒绝与拿在手中的一张卡片分手。如果把卡片拿掉,立刻就用手指甲重重地挠脸。威特莫安排了一名护士与他呆在一起。孩子狂怒地尖叫,而护士保持和蔼、耐心,但是坚定不移。她随同孩子一起呆了几个小时,时而放掉他的手,要是他的手指头往脸上放,立刻抱住他。最终唐小孩可以没有卡片而呆在那里,不再伤害自己。本来,也可以用一种比较缓慢的不使他感到烦恼的办法,那就是每天晚上在唐睡觉之后,从卡片上切去一小块,直到卡片消失为止。
3)对孩子坚持从事特别的生活常规,拒绝配合孩子刻板不变的那套做法,须要家长(老师)的勇气和坚定不移。事实上,家长有方的训练会使孩子得以安慰而没有任何的有害作用。一旦问题得以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当家长(老师)下决心去阻止孩子种种令人不便的习惯时,重要的要着手去处理一种出现令人讨厌的严重的行为。这样任务在初始阶段处理,一经生活常规牢固确立之后,再处理别的问题,就更容易些。
人们要达到目的,须要在过分刻板和太少结构化二者之间,做出行得通的选择,而选择的界线和依据要以特殊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巧妙的结合。
4)积极地帮助患儿培养许多合理、适应变化规则的训练。
(1) 安排孩子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的建设性的活动。
(2) 用另一种新鲜的生活常规去代替那僵死不变的常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