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在数月、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每日反复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定规律,这就是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娱乐休息习惯等等。儿童从出生到长为成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一定的生活规律和习惯,不同年龄儿童有不同的生活内容,如哺乳的婴儿同能自食饭菜的幼儿,其饮食习惯就完全不相同。但自幼养成的习惯又不可避免地会影Ⅱ向以后阶段的习惯。
这种生活习惯不仅和人体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而且和家庭及社会环境,如经济、文化、种族、地域等也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环境对习惯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幼年时期一脑发育迅速的阶段(人生的最初四、五年),这时所养成的习惯不易更改。如从小在狼群或猪群中长大的小儿,他们以狼或猪为榜样,因此进食习惯就象狼和猪,即使长大后将他们放在人群中进行教育,其习惯也很难改变。养成习惯的生理基础是各种条件反射的建立。通过长期反复的同一刺激,可使神经系统以大脑皮层活动为主形成固定的反射,这在生理心理学上叫做建立大脑皮质的动力定型。
例如养成按时进食的规律后,到了吃饭时间,大脑就会指挥胃肠道为进食作好准备,开始分泌胃肠的各种消化液,胃肠道蠕动增加,人就会感到饥饿,有了摄食的欲望,如安排在此时吃饭,不但吃得津津有味,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极大帮助。由于经常反复这样做就逐步形成了习惯,人在漫长的一生中自然而然养成了许多习惯,这些习惯组成了生活的内容和节奏,即俗语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一、培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胎儿在母体内依靠母亲经胎盘供给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养料,出生后即需自己进食方能维持营养,从体外摄取养料是人生活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儿童来讲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吃各类食物来取得。所吃食物质的好坏(所含营养成分是否合适)和量的多少确实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功能。因此我们要讲究儿童营养,要合理安排小儿的膳食。但是要使这些营养丰富的食品能在小儿体内发挥作用,先决条件是要小儿把它们吃进去,吃不进去,即使最营养的食品对孩子也一无好处。
要使孩子经常保持旺盛的食欲和健壮的体魄,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小儿自幼养成随时吃糖果、话梅、瓜子等零食的不良习惯,以致胃内经常有食物,处于半饱半饥状态,从而打破了饥饱分明的条件反射规律,吃饭时孩子就没有食欲,吃不下有营养的饭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当然长不好,精神也不活泼。有的人自幼挑食、偏食,有的不吃青菜,有的不吃鸡鸭,有的不吃蛋、奶,以致摄入的食物十分单调,因为偏食失去了摄入很多食物中所含有的重要营养素,长期下去也会影响生长发育。有的家长习惯于在孩子进餐时打骂、责怪他们,使小儿一到吃饭时就发愁,甚至千方百计逃避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有良好的食欲,这也是不少儿童骨瘦如柴的原因。有人吃饭时大声咀嚼,好菜独吞,旁若无人很不礼貌,凡此种种都与自幼没有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吃得好对孩子的健康起很大作用,要使他们吃好必须从小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在童年受益巨大,而且对其一生都得到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