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3|回复: 0

星星需要社会融合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3 09: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找到了孤独症康复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康复路途上的指南针。那么,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使孤独症儿童日益接近、以至于最后实现社会性康复的目标呢?目标是我们选择康复道路的依据,道路是我们实现康复目标的途径。
         
当目标确定了以后,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去达到我们的目标,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孤独症儿童社会功能康复的独特性,从客观逻辑上凸显出它与“社会融合教育”模式之间的必然内在联系。二十多年,一代中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康复历程,也用事实回答了——孤独症社会性康复,必须要走“社会融合教育”的道路!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没有“社会融合教育”,就没有孤独症孩子的最佳康复。
         
什么是“社会融合教育”呢?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是在社会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给孤独症儿童创设家庭生活中的社会化交往环境,创设社会场合中的工具性交往环境,创设幼儿园和普通学校中全纳教育的交往环境;由家长和教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以促使孤独症儿童社会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的康复教育模式。
         
孤独症不是肢体残疾,不是器官残疾,而是以社会性发展障碍为特征的精神残疾,也可以叫做社会功能残疾;这种残疾的矫正不是靠药物治疗,不是靠器械补偿,而是靠在正常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训练,实现大脑功能的再塑造,实现社会行为能力的再塑造。孤独症的康复,高度依赖正常人际环境,孩子是以正常人为榜样和参照,通过社会模仿而学习接受社会规范,学习理解社会人的正常行为与情感。通过正常社会环境的长期熏陶,孤独症孩子才能最终实现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离开正常的人际环境,康复残缺的社会功能,那是无法想象的。
         
一个在正常人际环境中经过长期磨炼的孤独症儿童,其社会功能获得康复的程度要远远好于障碍程度相当,但是只接受过隔离式教育的孤独症儿童。一个孤独症孩子是否经历过正常社会生活的洗礼,关系到其社会功能障碍最后改善的程度;而其他非社会功能缺陷的残疾儿童,正常人际环境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并不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孤独症障碍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常人际环境对于孤独症儿童社会功能障碍的康复,是一个有着战略意义的必须的前提条件,孤独症康复绝不是离开这个大前提,仅仅依靠一个具体的、时尚的“好方法”就能够实现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曾经认为训练就是远离柴米油盐的“阳春白雪”——花费高额的资金,给孩子创造一个离开真实社会生活的人造小环境,我们更多地期待于训练器材,更多地期待于孩子在专门的训练时间里,完成专业人员规定的训练作业。我们将符合这些条件的训练视为“康复训练”。我们曾经以为,为孩子特别设置的特别课堂中的训练课程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我们曾经以为,经过这样的训练,能看到孩子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显著改善;我们曾经以为,只要教会了技能,学会了知识,孩子自然就能走出孤独;我们曾经以为,如果不纳入这样规范的训练模式,我们就是在耽误着自己的孩子;我们曾经以为,我们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训练根本无能为力,让孩子刷锅做饭,这些家务事与孩子的康复风马牛不相及……当自己辞去了工作,带着孩子离乡背井,几度辗转于各地,走完了“训练”的道路以后,很多父母往往失望地发现,结果并不像当初预期的那样。一个母亲说:“孩子在有些技能上确实有提高,但是,孩子的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明显的进步。”甚至还有的父母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孩子怎么会越训练越孤独了呢?”反思与孤独症的交战历史,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们找到了孤独症康复的症结所在吗?
         
矫正“社会性发展障碍”,实现“社会功能康复”!只有找准这一关键点,才能使我们的康复训练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选择对于提高孩子的社会功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如果我们找不准这一关键点,那么,我们的教育训练就难免表面上轰轰烈烈,辛辛苦苦,实际上却在舍近求远,甚至南辕北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23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