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症就是性格孤僻。
不了解孤独症的人总是联想到性格孤僻或内向,老是把孤独症与心理障碍联系起来,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受到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造成的孤僻性格。其实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并不是单纯心理方面的障碍。
(2)认为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低,学东西很难。
到现在为止,对与孤独症教育是最有效的一种干预手段。孤独症儿童可以跟一般儿童一样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有的孩子还能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融入社会。教育是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和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3)认为孤独症是由于家长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孤独症曾经被认为是由所谓“冰箱妈妈 ”造成的。这种理论把儿童孤独症的责任归于母亲给子女们的关心和爱太少。这个理论已经被推翻而且没有任何依据,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如此它,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实际孤独症是一种大脑发展障碍,不是父母教养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4)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就不会自闭了。
你可能经常会听别人,有时甚至有的医生说,“ 孩子大了就会好的 ”。这样的话如果是出于安慰还可以理解,如果是出于专业判断那就是极不负责任的。事实上,很少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你对他的发展状况非常担心,你最好立即寻求孤独症专业人士的咨询和帮助。观望和等待只会耽误孩子的黄金治疗期。
(5)误认为孤独症儿童没有同情心,也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孤独症儿童和一般儿童一样都有情感,但他们不太明白他人的感受,无法把自己的情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情绪以一种与其年龄不相称的、不恰当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真正缺乏感情。他们的问题不是缺乏感情,而是他们分不清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知道怎样用适当地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感情。
(6)认为孤独症儿童都是天才。
虽然一些天才有可能表现出孤独症或者亚斯伯格症的某些特点。但在现实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在数学、音乐、记忆、日历、或科技领域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这些能力,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更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引导。
(7)误认为孤独症儿童不会说话。
孤独症是一个谱系。这个谱系包括了从完全无语言能力到具有相当复杂的语言能力。亚斯伯格症的儿童不仅语言发育没有滞后,有些还可以使用超过他们年龄阶段的学究式语言。即使很多没有语言的儿童在经过干预训练后也可以学会说话。即使有些孩子经过干预后仍然语言滞后,他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如手语、图片交流系统、对话板等功能性沟通方式来掌握沟通技巧。
(8)认为经过药物医治,孤独症儿童能够成为正常儿童。
孤独症被定义为一种终生的精神障碍。孤独症儿童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处理方式与一般儿童很不一样。到目前为止没有办法让孤独症儿童从根本上彻底地康复。我们现在真正可以做的就是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长处,根据孩子自身的特长,鼓励孩子充分地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并帮助他克服困难和挑战,扬长而避短。
很多家长希望通过某种疗法或者药物可以立即完全治愈孤独症,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疗法和每一个新的和时髦的疗法,希望速战速决从此彻底地治愈孩子的孤独症。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不现实。其实,孤独症更像是孩子身上独特的一部分,你所需要的首先是了解和接受他,根据孩子的特长找出一些方法积极地加以引导,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爱的环境。这并非是要你放弃给孩子寻找医治和治疗的努力,而是让你正确地看待孤独症。
挑战孤独症更像一个马拉松长跑,我们在起跑以前首先要调整好我们的状态和心态,而不是急着要立即结束它。
(9)认为一旦孤独症儿童年龄大了,就没有进行教育的必要了。
很难想象一个人超过一定年龄学习能力就丧失了。实际上对于任何人来说,学习都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是有益的。诚然,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吸收和记忆新的知识和新经验都相对容易,学习和积累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学习并没有停止,只是学习的行为方式和性情变化以一个较为稳健的步伐推进。很多情况下,这是由于我们为儿童所提供的教学环境所导致的,而非他们学习能力下降或放缓。早期教育的确十分重要,但即使错过了早期教育阶段,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放弃孩子的整个人生。事实证明,一些在七八岁之前还没有开始讲话的孩子,通过干预以后仍然可以开口讲话。有时候孩子的进步不太明显,有时候孩子甚至还可能出现倒退,但是只要坚持不懈,他们都可以不断地超越自己。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10)认为孩子所有行为问题都是由孤独症所导致的。
我们每个人都从我们的父母身上继承独特的性格特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综合体,都有他自己特有的性格、情绪、喜好和行为。孤独症可能影响孩子思维方式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影响孩子的某些行为。而孩子的大多数行为则是他们自己性格特质的一部分。有些家长把孩子所有行为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孩子的孤独症,即便是孩子有孤独症,他们的大多数行为也会跟其他同龄儿童相似。
比如,不肯分享玩具和抢玩具都是三四岁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典型表现。你了解孩子越多,你就能越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态度和看法。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一个独特的人,他们有自身的长处和社会价值,也应该同样得到平等、尊重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