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9|回复: 0

儿童早期攻击性倾向的干预个案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2 16: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孩君君今年5岁。不论谁刚刚接触君君,都会忍不住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一旦熟识后,就会感受到他的任性和急躁。经过两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君君在要求未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破坏物品(以摔东西、踢桌椅为主)等形式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主要发生在家中,一般每天一到两次,每次以其需要得到满足为止。
  
为什么君君会在家中表现出如此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呢?追本溯源才能有的放矢,我们不妨从内因(幼儿自身原因)和外因(家庭环境)两个纬度挖掘根源。
  
首先是幼儿自身的原因。君君属于难养型气质——精力过剩,活动量大,情绪强度高。其次是家庭原因。君君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急躁,家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潜秽默化中形成了攻击性行为模式。三代同堂的短杂家庭结构、不同年龄阶段和性格特旺的教养人,都对君君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了不稳定和不均衡的影响。最后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妈妈的严厉粗暴、外婆的连哄带骗导致了君君情绪的不稳定、价值判断能力的模糊和认知方面的片面狭隘。另外,家长与幼儿之间缺乏充分的情感交流。家长很少倾听幼儿的想法,主动与其交流沟通,这样导致幼儿的心理感受和压力无处表达和发泄,只能通过攻击这种扭曲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通过持续两个星期的观察、交谈及家长的调查,针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笔者以强化法、惩罚法为主,辅以贝克认知疗法和迈克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法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综合矫正。矫治前,笔者将矫治计划和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参与到矫治过程中来。由于君君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其摔东西的行为入手,再扩展到对踢桌椅等行为的矫正。3个月为整个矫正周期,每个月为一个阶段。具体矫正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
  
间歇强化法和惩罚法
  
矫正前,笔者先了解和确定对孩子有效的间歇强化物,并按刺激量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列,比如君君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喜欢画画,喜欢帮妈妈做菜,尤其是炸馒头片,最喜欢的是打乒乓球。然后,以矫正摔东西行为作为开端,选择不相容行为进行强化。笔者在和君君建立良好关系后,要求君君在生气时不可以随便摔东西,如果生气了就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画或涂鸦,如果做到,那么妈妈就会允许他在下午看一集奥特曼动画片,否则就取消晚上看动画片的活动。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君君发脾气、摔东西的频率从每天至少一次逐渐降到每周2~3次。从第二个月开始继续对前期不相容的行为进行强化,同时对其踢桌椅和其他破坏行为选择新的不相容行为。笔者告诉君君如果他能在发脾气的时候不摔东西和不踢桌椅,并在四天内保持良好行为,那么星期五晚上妈妈就可以让他一起做饭,并且奖励他独自炸馒头片。如果他能做到一星期都不发脾气、破坏物品,那么家人周末就会带他到体育馆和小朋友一起打乒乓球(这是君君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否则就会取消这些活动。在此期间,笔者也提醒家长,一定要遵守承诺和规则进行奖惩,并且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有助于矫正的进一步发展。到第三个月,君君已经基本能够控制自己摔东西、踢桌椅的不良行为。此时,笔者在矫治取得一定成效时逐渐以社会性的强化物替代,巩固其治疗效果,即当君君能够在发脾气时控制住攻击性行为,家长、笔者及时地用抚爱、赞扬等社会性行为对孩子表示肯定。
  
第二阶段:贝克认知疗法
  
君君的攻击行为与其认知偏差有一定关系,故而在进行强化矫正的时候,同时将贝克认知疗法用于其中。首先,笔者在矫正前与君君建立起相互比较信任的良好关系。在此基础上了解、分析他的认知活动和错误想法。例如,有一次君君因为妈妈拒绝了给他买玩具,于是就大发脾气,乱扔东西。待他平静后,我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确定其问题所在。君君一方面认为可以通过摔东西等攻击行为使妈妈最后答应他的要求,另—方面认为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就是不爱他的表现。由此,笔者发现君君的这种不良认知结构是早期教养过程中家长的娇纵所致。
  
于是,笔者请家长配合,在该情况发生的时候统一教养方式,对其不合理的要求不予满足,并建议采用冷处理平息其激动情绪。这样,孩子通过真实情景体验到自己这些消极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通过破坏东西这样的发泄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相反还会因此受到惩罚。同时,通过举实例来让他重新认识到家人其实都很爱他,不答应他的要求是因为各种客观原因,从而帮助他逐步去自我中心化。
  
通过与君君进—步地交谈、接触,逐步帮助他形成一些正确认知。比如,在发脾气前反省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或者学会—些新的交流技巧,用与家长商量和沟通的方法代替以往乱扔东西的行为。通过三个月的训练,君君在减少不良行为的同时,其错误认知也逐渐地得到了修正。面对他的进步之处,笔者和家长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巩固矫正效果。
  
第三阶段:
  
迈克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法
  
在矫正进行到第二个月、取得一定效果的时候,可辅以自我指导训练法,来进一步帮助君君克服攻击性行为。首先,通过前期的认知疗法,君君已经明确哪些是不适当的想法,认清了自己的消极判断。然后,笔者示范适当的行为,并口头说明有效的活动方式及策略,给君君产生自己能胜任的信心,并打消他乱摔东西的念头。接着,指导他配合口头说明,先自导自演几次,再经过想像在内心重复演练几次。下一步让君君进行“应激预习”,让他回忆以前碰到过的应激情景,从中让他学习适宜的应答技能,帮助他进入自然的应激情景之中,把学到的应答技能迁移过来。比如抵制消极的自我判断,告诫自己家人不喜欢爱攻击的小孩;或者引入一些放松训练(如在生气前进行呼吸放松)。整个治疗过程中,家长和笔者要适时地给予反馈。当他成功对付应激情景,控制住其攻击性行为时,应指导其马上产生肯定的自我判断,并予以及时的积极强化。
  
经过三个月的矫正,君君的攻击性行为(摔东西、踢桌椅)发生频率显减少,由最初的每天1—2次变成现在的一个月1次左右。当他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也愿意向母亲或者外祖父母寻求意见,有一定需要时也愿意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情绪较以前变得稳定许多,即使在烦躁、生气的时候也会运用一些合理的方法来宣泄,比如去打乒乓球、帮妈妈做菜、大声唱歌等。通过对君君这一个案的矫正研究,笔者也从中得到了以下一些启示:
  
首先,本研究表明,将行为矫治和认知疗法结合起来的综合训练对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以往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更多采用单一的行为矫正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鲜明的效果,但这也只能是治标,而要真正治本,还要追本溯源,将分析的落脚点放在早年形成的不良认知结构的改变上。通过认知疗法来挖掘其根本原因,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
  
其次,儿童的问题行为,总是源于有问题行为的家长。
  
从本案例中可以发现,该小孩的问题多是由于家庭环境、教养人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和不一致以及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所导致的。所以,整个矫正过程不仅是针对小孩,也是对家长的一次再教育,充分重视专业技能的矫正和家庭配合训练相结合,不仅要教给家长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在矫正的过程中也帮助家长树立一种正确的教养观念和儿童观。早期干预应该从片面的儿童行为习惯矫正逐渐转化为家长、孩子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矫正过程中会有反复出现,这时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和耐心,塑造良好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新的好形象。
  
最后,也是本研究还需要再进一步深入的地方。以后可以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认知研究中,尝试把情感因素考虑在内,并予以充分重视。通过情感教育的模式来对小孩的问题行为进行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4 0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