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疑
基本表现:
猜疑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例如,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背着自己讲话,就疑心人家在说自己坏话;看到老师有时对自己态度冷淡一点,就会怀疑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猜疑心使他们成天到晚提心吊胆地生活,自己也感到痛苦万分。
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真是猜猜疑疑,疑疑猜猜,越猜越疑,越疑越猜。
矫治方法: 为了帮助这类学生矫治猜疑性格,可指导他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①保持头脑冷静。现实生活。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却会觉得事情顺理成章。例如,成语“疑人偷斧”中的那个“亡斧者”便是一例。所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是消除猜疑的途径之一。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注意在观察时放弃原先的假定,以防止这一先人为主的假定产生心理定势外,还要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古训,请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助分析,以消除一些荒唐可笑的先入之见。
②注意调查研究。有了猜疑心后,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调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欲语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能听见到人说什么就产生怀疑,要以眼见的事实为据。况且,有时眼见也未必是实,这就得花费一定时间和功夫,找出实质性的东西。
③及时开诚布公。猜疑往往是彼此缺乏交流,人为设置心理屏障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误会或别人搬弄口舌的结果。明白此理,我们就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同被疑者进行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交谈。在这个问题上,死要面子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如果你能诚恳相告,对方未必认为这是你对他的不信任,他甚至能从你的一片诚意中,进一步看出你对他的信赖,从而冰释前嫌,越发敬重你。而如果你把疑心紧锁胸中,则只会加深矛盾,恶化相互间的感情。
④坚持待人以宽。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比如,你看到别人背着你讲话就不高兴。换言之,别人的交往方式必须符合你的心意才行,这不有点苛求于人吗?又如,你看到老师有时对你态度冷淡点也不高兴。换言之,你要求老师对你的言谈举止始终充满热情,不能因他本人的心理状态而有所变化,这岂不有点不合清理!可见,许多猜疑正是来自对别人要求过高所致。正因为如此,坚持待人以宽,也是克服猜疑心的一条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