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1|回复: 0

孤独症偏差行为矫正—学习习惯培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5 02: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孤独症儿童是全面发展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美国孤独症协会( 1987 )以下列四大障碍来定义孤独症:
1 、发展障碍;
2 、对感觉刺激反应的障碍;
3 、语言、认知能力的障碍;
4 、对人、事物关系连加能力障碍,他们会呈现自律功能及生理发展异常。

对于孤独症儿童应该怎样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训练是研究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们的情绪不稳定,表现在行为上就会出现许多偏差。这样不但影响了自身的学习,训练。同时也破坏了周围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行为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获得,教育与环境在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行为可以塑造。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成为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重点。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 ** : 8 岁,智商( IQ )为 76 。 5 岁被诊断为孤独症。该生没有接受过集体教育。多次入学都因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而离开。该生于 1995 年 12 月入我校试读。学生表现: 1 、不受集体生活约束,随意性强,任性。在课上下位子、唱歌、自言自语; 2 、懒散、被动、等待成人的提示才开始做事,而且在做事之前要提出一些要求。过分依赖成人的协助; 3 、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不听、不看; 4 、比较喜欢数学,能熟练口算 20 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认字量比较大,但拼读差。不能按要求独立书写作业; 5 、精细动作差,大运动不协调,生活自理能力差; 6 、最喜欢的玩具——汽车。
  
(二)、实验假设和变量假设:强化训练可以培养孤独症儿童独立书写作业的习惯。
  
自变量:强化物强化训练因变量:独立书写作业无关变量控制:作业内容,每次作业内容、形式基本相当,主试人员态度与被试关系、态度、要求要一致被试情绪,情绪稳定时进行。
  
(三)、研究过程 1 、本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测)主要工作对被试者观察,内容为偏差行为发生的情形、方式、环境。偏差行为的次数严重程度,偏差行为的后果。主要观察写作时提示次数,学生表现(包括语言、动作),独立写作业时间,制定出观察记录表。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表现强化物作业时间表现强度频率语言精神物质揭示间隔时间写作业最长时间累计时间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分三个周期第一周期:在教师提示 5 次以内,能够独立书写作业 2 分钟,达到要求进行实物奖励,小汽车。
  
第二周期:在教师提示 3 次以内,能够独立书写作业 3 分钟,达到要求口头表扬与实物奖励相结合。
  
第三周期:在教师提示 1 次以内,能够独立书写作业 5 分钟,精神奖励。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工作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测量评价手段
( 1 )、用结构式观察法,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儿童行为,交予以记录,同时利用参与观察法,与被观察者自然的发生交互作用。
( 2 )、进行前后一致的记录数据比较法,对照实验前后的行为变化。
( 3 )、实验人员本研究主要由语、算老师,及被试家长共同配合下实施。
  
(四)、训练方法
1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往往与他们的特征所缺乏的技能有关,所以本训练主要使用了行为更易法(就是透过后天学习及改变行为本身的前因或后果来改变人的行为),对儿童的偏差行为进行矫正。
  
( 1 )、积极制约法:正面强化是指任何可以推动儿童重复某行为的实物。例如:在训练被试者写作业时嘴里不出声这一项时,当被试能按主试要求嘴不出声与写作业 1 分钟,主试立即给予实物奖励。当被试能按要求嘴不出声写作业的时间逐渐增加时,主试也逐步减少实物奖励对其进行社交奖励,包括非语言形式及语言形式,鼓励学生多做出较为理想的行为。
  
( 2 )、消极制约法:指任何会令儿童不愉快的感受实物,该实物的出现令儿童减少偏差行为出现的次数,如主试对被试提出要求写作业时被试嘴里说“不写作业”或把本合上。这时主试告诉被试他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对他说:“不可以”,“不对”。如果被试继续不写或哭闹,教师将剥夺他放学后回家的权利,在学校继续写作业。并让其明白“剥夺”发生的原因,使之逐步减少不良行为。
  
2 、结构化教学法,常规就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及程序,让儿童从中学习,因为结构化教学强调儿童自行跟从每一步骤,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这也是教导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目标,在结构化教学五个重要部分中主要对其进行常规训练,当被试未明白环境要求时,唯一自行设立常规才可应付环境及减低焦虑,但是他自行订立的常规是无意义的,而这些常规未能帮助被试学习,另外,当主试预先替被试建立有意义的习惯时,即减少了他们自行建立无意义或固势的行为,社交表现也更为理想。首先,对被试建立先后常规,既先工作,后玩耍,目的是让他明白他的行为影响其环境,以及他所作的行为也有其后果,并建立次序的概念。如被试在写作业前提出写完作业马上让爸爸接、玩玩具等不合理要求以及违反常规的要求,主试不予理会或直接否定。
  
3 、教师与家长合作法:教师与家长统一要求,也就是”一致性“,即无论在家或在教室中都要遵守相同的常规,如被试在学校写作业不允许唱歌,在家同样也不许,家长每天填写记录,教师与家长共同讨论研究,统一思想,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达到被试不良行为次数减少的目的。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训练前后独立与作业提示次数变化。
每日 5 分钟作业时间提示周平均次数统计表(略)
  
从图 1 可以看出由开始提示 10 次,下降到 1 次,提示次数呈下降趋势,说明被试的独立写作业习惯已基本养成,而从曲线走向看从第 1 周到 12 周总趋势下降,但行为不稳定,出现反复, 12 周后曲线平稳下降,这说明新旧行为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良好的行为是在正确认知建立的基础上反复的进行强化训练,达到一定的度,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以至形成习惯。
  
2 、训练前后独立写作业时间及二节课累计写作业时间的情况。
  
独立写作业时间以及每节课累计写作业时间统计表(略)
  
从图 2 曲线 1 可看出由开始不能独立写作业,到能独立写作业 5 分钟左右,写的时间逐渐增长。
  
从图 2 曲线 2 显示了每节课只能写一次作业到能写 3 次作业,累计时间最长 11 分钟。以上结果说明独立写作业的行为已趋于稳定,并能重复出现这一行为。
  
3 、训练前后在家独立写作业提示次数变化情况。
  
在家每日 5 分钟作业时间的提示周平均次数统计表(略)
  
从图 3 可以看出由开始提示 12 ,下降到 3 次,提示次数呈下降趋势。说明被试基本能在家长督促下独立写作业。但比较图 1 ,在家长提示次数高于在校,说明环境不同,主试身份、态度不同,训练效果有所不同。
  
4 、训练前后对写作业的态度训练前:哭闹,不听指令。强化物仅是小汽车。
  
训练后:能在不提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情绪比较稳定的独立书写作业,强化物从作业本上贴红旗到语言鼓励以上说明被试的一些常规已经建立,而且情绪比较稳定,进一步证明了孤独症儿童行为的可塑性。
  


四、讨论
1 、在研究中了解被试者的兴趣、爱好。正确使用了强化物,满足了孤独症儿童的需要,对其进行强化,鼓励提高良好行为出现频率。
  
2 、在研究中了解被试家庭背景,对其正确运用消极制约法,使他知道偏差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实现的,并强迫其必须服从主试者。
  
3 、在研究中家长、教师通力合作,克服孤独症儿童依赖性强,教师要求家长共同参与训练,而达到共同帮助被试进步。
  
4 、在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中,激发孤独症儿童的主动性,使之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同时使他产生成就感,提高主动性与独立性,被试可以自己从书包拿出文具,能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而且上课还能举手回答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对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工作融入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把矫正工作融入教学活动,成为正式学习课程的一环,使教学活动发挥辅导矫正功能,而且融入学科活动儿童更容易接受。这样一方面可以推进课程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又发挥辅导矫正功能,两者融为一体,不增时间,可减轻工作负担,而且人人参与,更发挥辅导功能。
  
2 、必要的常规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的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众多环境刺激时,也能作出相应的反映,提高他们解决及理解环境的能力。
  
3 、家长与教师要处于平等位置,目标一致,而且要共同制定计划,不迁就学生。
  
(二)、建议
1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矫正的时候,应把他置于集体中,但在训练中,集体训练注意个别差异,同时对其不能过分照顾与关注,使之产生优越感,而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影响。
  
2 、在训练中应注意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共同进行训练,或者让任课教师了解训练目标,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4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