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无意识地时候能够大声说话,或者有的时候能够大声说,那就说明,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我们要求他说的时候反而声音很小呢?怎么办呢?
从两个角度解决:
第一,从行为矫正的角度解决。语言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声音不够大的时候,不给孩子回应。只有在声音足够大的时候,我们才给孩子反馈,长期坚持,让孩子明白,被强化的是音量足够大的声音,如果声音小,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家里人要一致坚持,让孩子形成习惯性反射。如果您凭着对孩子的理解,无论他的声音多小,您都能懂得孩子的意思,都能够满足他的需要,这就等于你自己在强化孩子的“小声音”。
第二,从思维方式上,必须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站在对方角度思考,话是让别人听的,由于发话人和听话人所处的距离远近不同,对方的听力敏感性不同,说话时的环境是否安静不同,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话,就要调整自己的音量,在嘈杂的商场里,即便和妈妈说话,声音也要大一些,在家里虽然安静,但是和奶奶说话,声音要大一些,只有这种社会化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了,这个问题才能获得孩子自己的主动调节。
两个方法要结合起来用。光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孩子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光用认知调节的方法,孩子的进步会比较慢,另外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离不开强化。
这里的“思维训练”,就是李忠忱教学法故事中所谈到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您如果看看那套故事中的道理,一定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我知道您还会有各种问题,我希望我们有机会在通化当面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