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Sigman Capps提出,判断某一行为特征是否能标记为某类障碍的核心缺陷特征的三个基本标准是普遍性、特异性、优先性。在此基础上,Rogers等人2006年又进一步增加了持久性(这一缺陷持续终生,影响发展的全部过程)的标准。从近十年来研究成果来看,自闭症的模仿缺陷特征满足了以上四个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可以分别从对照组分布的广泛性、实验任务的广泛性两个方面来说明自闭症儿童模仿缺陷普遍性。如果我们将自闭症儿童的对照组儿童具体分为两类,即发展障碍组儿童(包括阅读障碍、智力障碍、没有明确原因发展迟缓、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动作协调障碍)和普通组儿童时,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自闭症组儿童的模仿成绩均显著落后于发展障碍组儿童。更落后于普通组儿童。但也有少数几个实验结果表明,自闭症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之间的模仿成绩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如吴进钦等人研究结果认为:自闭症幼儿的无意义物体模仿显著落后于发展迟缓儿童,但整体的模仿能力与发展迟缓儿童相当。
Hamilton等人2007年的实验表明,自闭症儿童在目的模仿、镜像模仿、动作计划实验中都表现出与普通组儿童相同的成绩。准确地说,大多数研究结论支持了自闭症儿童具有模仿缺陷,但对每一位自闭症个体模仿行为的表现,我们需要慎重对待。
对模仿任务类型的分析是理解自闭症儿童模仿缺陷普遍性的另一线索。按照模仿动作部位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主要将动作模仿分为驭物模仿(有物体参于动作执行的模仿)、手部模仿、口面部模仿和声音模仿。大部分研究结果认为,由于物体的参与可能对动作目的理解提供了“脚手架”的作用,有助于进行匹配反应,因此自闭症儿童的驭物模仿可能不存在缺陷。但Charman的模仿任务中设计了一个新的无意义动作(用前额碰按钮),在小年龄(平均年龄为20.7个月)组的被试中仍然发现自闭症组儿童与普通组儿童之间有显著差异。相对而言,“无据可依”的手势模仿、手指模仿、口面模仿以及声音的模仿都大大增加了自闭症儿童模仿的难度。如Freitag等人进行口面部模仿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的面孔模仿成绩要明显差于对照组儿童。更多研究发现了自闭症儿童会在无意义手势上犯更多的错误,但也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无意义手势模仿成绩低于对照组儿童,但差异并不显著。
Hobson等人按照两种动作的风格进行示范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生硬的(harsh way)或是温柔的(gentle way)动作风格,自闭症青少年都不能象智力障碍少年一样进行模仿,且差异显著。自闭症青少年还在延迟模仿(相对于立即模仿)和连续顺序模仿(相对于单一手势模仿)方面表现出显著落后于对照组青少年。
其次,我们可以从自闭症儿童模仿缺陷的特异性上确认模仿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障碍。
1987年Ohta首次描述了模仿的颠倒错误(perspective reversal errors)现象,例如,当示范者举起两手,手掌向外,一只手抓住另一手的食指,自闭症被试往往将打开的手掌朝向了自己(有时不能抓住食指),他们再现的是他们所看到的手的方向,而不能转换角度来模仿。后来,Vanvuchelen等人在2007年时将这一典型错误称之为“不成熟的镜像模仿”并在多个研究中得到证实。
第三是自闭症儿童模仿缺陷的优先性也证实了模仿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障碍。例如,Zwaigenbaum等人采用实验室实验,支持了模仿缺陷特征的优先性特征。他们跟踪调查了65个高危自闭症儿童及23个普通婴儿,年龄在6 - 24个月之间。将孩子在12个月时进行的模仿项目如社会性微笑、异常的视线接触等几个社会缺陷指标,作为24个月时进行自闭症诊断的预测因子,结果表明,有19个孩子在24个月时被明确诊断为自闭症,模仿缺陷成绩的预测度达到极为显著的水平(P<0.003)。
第四是自闭症儿童模仿缺陷的持久性同样证实了模仿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障碍。已有研究所涉及自闭症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7岁一39岁之间,且这些被试都表现出显著的模仿缺陷行为,这说明了自闭症谱系的模仿缺陷从婴儿持续到成人期。但需要明确的是,自闭症谱系儿童的模仿缺陷行为在小年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他们的“颠倒错误”与3—3.5岁学前正常儿童有同样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发展,这一颠倒错误会有所改善,但从总的发展角度来说,模仿缺陷是伴随自闭症谱系终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