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和悦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先天没有自动模仿的能力。由于模仿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不趁早加以培养,则他们在各方面学习的进行都会遇到困难而显得迟缓。因此,如何培养模仿能力就成为自闭症孩子的首要课题。在这方面,一般可以先由条件交换的方式,利用有形的及无形的鼓励。让孩子被动地养成模仿的能力,再逐渐地转变为自 动的模仿。 首先,教的人要仔细地现察孩子的行为,辨认出他所喜爱的活动,然后在他进行他所喜爱的活动时,要求他做一个其他的动作后,再让他继续进行原来的活动。例如:发现一个孩子很喜欢骑车,则当孩子骑车骑得很开心的时候,教的人挡住他的去路,要求他“握握手”,直到他做出握手的动作后,才让他通过。起初,孩子必定不了解教者的口令而生气、抗拒。这时候教的人必需坚持地握住他的手上下地摆动,同时配合口中说“握握手,再让他通过。教的人在说出“握握手”语言的同时记得要做出握其手上下地摆动的动作。这样做是要帮助孩子了解“握握手”的意义。如此,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这种做法直到当教者说“握握手”时,孩子会自动地伸出来做握手的动作为止。在这种培养模仿能力的方式中,“骑车”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握握手”是被要求的动作,他能骑车毫无阻碍地前进是他的需要,孩子为了能做喜欢的活动不被阻碍,就会听从教者的要求做出符合被要求的动作。以做出“握握手”的动作为交换条件他可以顺利骑车。这就是以所谓的条件交换的训练方式,培养孩子模仿的能力。 另外一种是自然引导的方法,“听从吩咐行事”的练习。是教者随时利用家居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自然地以手势配合吩咐孩子做出如:“坐下”、“过来”、“把椅子放好”……等等的动作。刚开始要他们依吩咐行事,可能需要用手辅助孩子的身体做出所吩咐的行动,或是由教的人以身作则在孩子的面前重复这一个被吩咐的动作,直到孩子会自动执行吩咐为止。每当孩子达到这种程度时,不要忘记及时给予赞美与鼓励。 还有一种转换引导的模仿动作训练,是当孩子在玩玩具 (或物品)时,教的人用心地观察找出他习惯性的玩法之后,将孩子的玩具 (或物品)拿来,当着小孩子的面前,用夸大的动作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孩子的玩法玩这个玩具,尽力引起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吸引到教者的身边。这时,教者把孩子圈在环中,当着孩子的面用孩子的惯性玩法玩这个玩具,以引诱孩子拿回玩具再玩的意愿。也许孩子会伸手去拿这个玩具,也许孩子对这个玩具已经失去了兴趣,不再理睬时,教的人就主动把玩具交还给孩子,并鼓励他玩这个玩具,教的人在旁重新观察孩子的惯性玩法是什么后,依照前述方式再速行之。如果孩子会伸手拿这个玩具,且会照自己的玩法玩这个玩具,教的人在旁立即称赞他。然后在从孩子的手中把这个玩具 (或物品)拿菜,在孩子面前又以孩子的玩法玩这个玩具,引诱孩子再来拿回这个玩具,再看他是否还会再玩,如果会的话就加以赞美。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种拿来的游戏。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会从教者的手中拿回玩具,而且会继续依照他的玩法玩玩具时,表示孩子与教的人之间已经产生了呼应的关系。有了这种呼应的关系,就可以进行“移花接木”式的模仿训练。即由这种介人小孩玩玩具的过程,建立起教者与孩子之间的呼应关系后,由教的人转变玩法,利用这种两者可以相呼应的关系,引导小孩子去模仿教者另外一种不同的玩法。教者利用同一玩具 (或物品)稍微改变一点玩法 (改变后的新玩法必定也是能让孩子达到与旧的玩法一样刺澈的感觉为主),并帮助孩子使用新的玩法。当他模仿教者的玩法时,就马上给予赞美。在这种赞美下,营造出愉快的气氛,慢慢地将孩子带入模仿的情境里,让孩子感受到与教者的相处是件快乐的事。另外,如果教者有两位的话,可利用唱游的方式帮助孩子达到模仿的效果。 首先,主教者坐在孩子的正面,操作玩偶或敲击乐器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再配合着节奏轻快的歌曲做动作 (如:拍拍手、摇摇头、踏踏脚等简单的动作)。此时,助理教者坐在孩子的后面轻轻地抓住孩子的手模仿主教着的动作。当孩子做出主教者的动作时,即使完全是靠助理教者的帮忙才做出来的,也须要立即给予赞美。助理教者带孩子做动作的程度看孩子模仿的程度,由全盘的帮忙慢慢地转为局部的帮忙,最后就完全退出。当孩子能够在没有助理教着的帮忙下,能一再地主动模仿主教者的动作以后,再进行另一个动作的模仿。这种面对面的模仿动作训练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 训练自闭症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细水长流,一小步一小步地训练起来。最忌讳的是“求好心切”、“揠苗助长”或者是“一曝十寒”的教导方式,让孩子落入“学了又忘,忘了又学”的恶性循环当中,无法进步,绪果教的人灰心、气馁,孩子依然如故。只要教的人肯付出爱心与耐心,诱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游戏。在不著痕迹的条件交换下,让小孩子学习模仿。在日常的起居中随时随地利用机会教育,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建立模仿的习惯。有了模仿的能力,他们才能进一步地进行各方面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