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6|回复: 0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干预存在的4大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21: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孩子吗:他不会说话,对人际交往不感兴趣,有些孩子甚至能推算出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能说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首都名字?他也可能对认字很有天赋,一学就会,但说话怪声怪调,不喜欢和小朋友发展友谊?还有可能,他喜欢脚尖走路并以步代跑?或许你以为这只是电影当中的情节,绝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如果有事实告诉你,这些奇怪的儿童极有可能就是天生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你会相信吗?

据美国最新一次研究调查表明,自闭症患者发病率竟已达百分之一。数据说话,触目惊心。另外,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可能表现出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并将终身伴随患者。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的父母,由于孩子患有先天性自闭症,家庭矛盾频出,到最后求医无门而选择遗弃孩子,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听到这些,你是否被震撼到?无论是对单个家庭还是整个社会来说,责任与人情的“掣肘”在这里表现尤为明显。在对自闭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家庭所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首当其冲。

“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自闭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实际培训结束后,有一部分自闭患者可以达到正常生活的水平,比例大致占到全部受训者的百分之二三十。最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康复目标能否实现,最终能否走向社会,融入主流生活,有一半的责任来自于提供康复教育服务的人,另一半来自于主流社会、主流学校、及其将来可能要工作生活地方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包容性,接纳性对康复效果起直接反馈作用。所以,自闭患者的整个康复事业,不是一所单独的学校或是培训机构能够做到的,成功与否很大部分责任在于孩子所处“生态环境”。

  
如每个自闭症孩子最亲近的“生态系统”就是他的家庭,上学后,则由老师、同学及校园周边重新组成其新的“生态系统”。如若“生态环境”能够考虑到孩子的需求,为他的缺陷提供弥补,促进其行为的完成,将极大利于孩子康复工作的完成。总之,可以说,康复效果一半看孩子本身,一半看与孩子对应的“生态环境”。

康复训练:家庭责任重于泰山,训练即孩子的日常生活

正如上所述,“生态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作为每一个孩子的第一到学校,也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康复治疗培训中心”,该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作为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对自闭患儿的教育须是终身性的,而非阶段性,要长期有衡心、有毅力地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所以很明显,作为针对适龄儿童的康复学校或机构不能为孩子和家庭做到“一劳永逸”。因此,在向相关专家咨询后,慎重提醒各位自闭患儿的家长:不要把康复教育拘泥于一个场所和时间段,而是应把训练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做到从孩子睁开眼睛起就开始训练。

  
鉴于此,患者的家人最好具备进行科学规范训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针对孩子的视觉特点,更应该尝试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同时出现在孩子面前,帮助他理解,为交流沟通搭建更好的平台。

  
作为康复训练关键环节的家庭教育误区重重

目前,我国有远超一百万的自闭症患者,同时也意味着有超过一百万的家庭正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国内康复教育体系仍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专业培训教育单位和机构稀缺,求治无门是普遍现象,面对现实的窘境,患者家庭若能掌握良好的培训教育手段,把教育孩子的心态调到最佳,将省去不少烦恼。对此最好的建议,无非是家长们须直面现实,充分意识到诸多误区的存在,并去克服与更正。

家庭教育中的四大误区:

①早期发病症状被忽视,错失救治良机

父母们最开始大都认为自闭是由于与孩子交流太少,甚至觉得是小时与爷爷奶奶住一起,忽略了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而其实并非如此,自闭属先天发育障碍,具体病因不详,更多时可能与遗传有关,可以说是自闭是伴随孩子出生而来,并将伴随终身。

②认为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是阶段性的,在教育准备上不够充分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经治疗半年、一年或两年后就会康复,可以去上正常的学校。真实状况是,自闭症并非像其它疾病一样治疗几个疗程就会痊愈,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自闭症,对其的干预将会是伴随终生的。只是因为个体因素不一样,在干预的强度上会有轻重之分,绝不是阶段性的干预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

③没有意识到干预训练需随时随地进行,付出绝对的耐心与毅力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在机构和学校中,面对老师时才是教育,领回家后就可以不用训练,可以松懈下来,大错特错!正确的做法就是醒来就开始训练,不管是谁面对孩子,都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对孩子的教育须做到时时刻刻,随时随地进行。

④过于较真训练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训练背后的意义和目标

要知道,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可将手段与目标混淆。自闭症孩子最终的训练目标是为了提高他的社交能力,为此需要很多教育辅助媒介和各样方法手段,如教孩子画三角形,并不是为了把三角形画得有多好,而是为了提高在画三角形过程当中所体现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对他的主动的社交沟通表示赞同与肯定。而一些家长会将目标与手段混淆,以为是像正常学校没有障碍前提的孩子一样,要把三角形画得正式规范。特别是刚刚开始训练的家长在这一方面可能出现问题较大,这里须提醒家长们多加注意。


解答:家庭作为非专业的培训康复机构,在面对孩子的专业干预水平上难免会参差不齐,遇上了问题怎么办?在这里就两个常见问题予以解答。

1、家庭教育在康复训练中地位极为重要,学校可为家庭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呢?

在一些自闭症康复治疗机构当中,亲子班训练是必然开展的项目。在这里,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了解、学习并能掌握这些方法。以便在离开学校后,也能终生帮助孩子去训练和纠正。

有的机构,还会开展个别辅导工作,即委派专业人士直接家访,指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同时因为很多家长存在着比较大的压力,可能发生心理问题,焦虑、紧张、抑郁等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对于这些不够积极不利于孩子康复的现象,机构也会采取必要的专业方式对他们进行个别开导教育。如每来一批新的家长,社工都会进行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访谈,帮助他们舒缓压力,解决问题,以期为孩子的康复构建最和谐的生活环境。

另外,集中授课,集体讨论,录相分析也是普遍进行的家庭教育或分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分析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家庭无法为患儿提供更好康复治疗时,又该如何选择?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自闭症孩子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太过薄弱,在政策、相关医疗保障等方面远远不够,来自社会其它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很欠缺。很多情况下,自闭患儿从出生到最后,全部治疗费用由患者家庭自己承担,没有特别的社会补助可以帮助到他们。

假若自闭患儿的家庭收入有限,面对不低的治疗费用压力,不可能没有担忧与痛苦。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自闭患儿的家庭还可能受到来自所在社区其他家庭的区别对待,或是在孩子的求学过程中遭遇歧视。如果家长心理承受能力不好,又无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可能出现的想法就是放弃,这是很值得同情与理解,也急须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对于家中经济压力较大,又错过了很好的治疗时机的家长,相关专家建议家长自己更多地担任起训练教育孩子的任务,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技能与知识,给孩子作老师,随时随地给孩子治疗和训练。如果孩子已到上学年纪,最好送入特殊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压力。特殊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也不收费,所以对他们来说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结语:康复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最基本的是希望自闭症孩子生活可以自理,其次希望能发掘其潜能,培养一技之长,争取利用特长自食其力。但康复培训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却不容乐观,不能保证每位孩子得到合理适用的训练,社会支持体系也有较大局限,这个时候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们在努力调整个人心理承受素质的同时,还须投入大量精力,为孩子的康复训练既亲身指引,又保驾护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4 0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