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博士生张炘炀说话晚早认字的启示
以下选自张会祥的叙述:
(一)说话晚 张炘炀从小就有一个流“哈喇子”的毛病,当他长到快20个月都不能发音说话时,有的熟人就开始暗中担心了,“怎么回事啊这是……别的孩子都8个月、9个月就能说话,1岁多开始咿咿呀呀话都能成串了,炘炀这孩子咋跟个闷葫芦似的?” 还有的人开始联想:“这老两口这么大年龄才有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啊?你看这孩子,满嘴的哈喇子……啧啧,难说呀。” 当别人对炘炀的智力发育心怀疑虑忧心忡忡的时候,我和吴慧娟也曾经在心里闪过一丝隐约的不安:是啊,这孩子的开口是慢了点,会不会…… 我相信孩子开口说话肯定不是什么问题。原因是: 一、孩子听力上没有什么毛病,这一点我们心里有数。 二、可能是我们夫妇两个对孩子的“单向交流”不够,造成孩子开口说话的意识和兴趣不大够,应该多创造一点这方面的条件。 三、我认为孩子某种程度上属于“内向”型,即使不说话,也不耽误他的心里的秘密“盘算”——也就是内心的智力发育。 我观察到小炘炀对电视里的广告非常感兴趣,这种广告片,因 为情节概念是一气呵成的,图象又比较夸张,能给孩子形成某种刺激,当他看到广告片里的情节时,表情明显被吸引过去了,有时候跟着兴奋,有时候跟着哭。我能感觉到他有触动,也有内心的小兴奋或者小小的忧愁。这些迹象令我对他的将来充满信心。 我就抱着这样一个态度:说话晚一点没有关系,不必着急。也许他的性情跟他的老爹一样,心里爱琢磨可外表不一定要显示。 后来的情况发展证实了我的预测。对于他第一次开口说话的情景,我记忆犹新,那是1997年3月12日下午两点多钟,他已经有20个月大了。那一天炘炀的三姨、三姨夫都来了,我和慧娟边跟他们唠嗑边哄着孩子,不知道我们哪一句话逗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口对我们说了句—— “拜拜。” 一边说一边还摇摇他的小手。 我们全体都乐了。我注意到他刚开始说话就与众不同,别的孩子说话都是一个个蹦出来的,“妈”,“爸”,“要”……他不一样,他一开始说话就是一个双音节字词。 通过我对他初学说话这一阶段进步的观察,我的结论就是:他说话起步晚但进步却很快,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后发制人”的神奇功能。其实,在前期的“无声阶段”他已经开始有这个方面的积累了,为什么没有显示出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家长没有找到最佳的开发手段(以前也尝试过让他开口说话,但没有成功)。 我们的孩子的智性发育规律特点可能与其他孩子有不同之处,即使不开口说话,也不耽误语言能力的发展。 张炘炀从开口学话到念诗模仿电视广告语,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教材,随处找到什么好玩的就随时学。他对广告片感兴趣,那广告片就是一个现成的语言老师。但是明摆着的,让孩子看广告片学发音,也只是一个单纯模仿的阶段,我们的态度是顺着他的兴趣来。没有马上搞那些技艺性比较强的提升。 他在21个月的时候能背诵《咏鹅》之类的少儿诗歌,也不是我们刻意去这么做的,只是觉得念几首诗挺有意思的,让他试一试。现在这一类针对幼儿的拼音念读画书不少,有的家长挺煞费苦心,当孩子说话稍微顺溜一点就赶快给孩子做系统训练,马上进入拼音的学习。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早一点接触诗词格律,没准能开发出孩子的文学天赋,小小年纪就去“陶冶孩子”,我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孩子处在这么一个模仿阶段,家长的培养目的应该是非常简单的,让他渐渐达到说话顺利,做到音义对应,这是最重要的培养方向。 (二)早认字 我第一次发现孩子会识字,时间是在他两岁半的时候。 我迄今还是这么认为,炘炀幼年能认字绝不是无师自通的结果。不能否认小孩在散漫的意识思维过程中,会有一些外人不容易察觉的记识行为,但孩子显现出貌似无师自通的特点,必须有一定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环境和大人的信号提示(尽管是无意识的),反复刺激。 我跟孩子玩象棋的时候,习惯把棋子上的字大声地念出来(剥糖纸的时候也习惯于念上面的字),电视广告片一般都要出现广告宣传语,播音员也会一字一句的把字念出来,而且是一字一句地念。我相信我的这种习惯,还有张炘炀喜欢看广告片的习惯,都会对他的字形字音的思维联接起到一个铺垫作用。 我不是有意识地去给孩子做这种对应练习的,没有想到在这方面提早给他开窍。 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我是带着好玩的目的给他看画识图,同时也给他稍带着指点了一些文字,虽然只是一些一晃而过的过程,但这个指点在无意识中给孩子的提早识字铺了路。 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大声念出来,用声音刺激孩子对于抽象事物的辨识,对孩子提早识字识数肯定是有帮助的(张炘炀后来就是靠着带声音的计算器识数的)。 在家里,我跟炘炀的娱乐除了共同玩积木之外,父子间有时也装模作样地“玩象棋”——跟这么小的孩子,当然只能装模作样地玩了。炘炀每次都玩得特别投入,看到我跟其他的叔叔伯伯们下棋很带劲的样子,他很有兴趣模仿吧。 可是就在这种表面上没有实质意义的玩棋之中,炘炀开始了识字的第一步。 父子玩棋,一边砸棋子一边吆喝,形式大于实质,有声有响,有模具有平台,好玩的要素样样具备。可是就在这个纯娱乐性的游戏过程中,接下来的事不仅仅是好玩了,而是一次发现——这种发现对我,对炘炀这孩子的意义,不亚于世界历史中的“地理大发现”。 这一天,我们爷俩照样摆上了棋局,正儿八经地面对面盘腿坐着。 我吆喝了一声:“当头炮!” 他从胡乱摆成一堆的棋子间拎出了“炮”,我一愣:你居然认识“炮”? 我又试探着喊了一声:“马走日。” 他笑嘻嘻地把“马”往棋盘上一砸。 我吸了一口冷气:不大可能呀,毕竟才两岁半呀——是不是凑巧? 我为了印证我的判断,故意把棋子弄乱了,整了一个重新排列。心想:我就不信你小子当真认识这几个字,我把棋子重新洗一遍,把你搅迷糊了,看你还认不认得? 我说:“炀炀!‘炮’在哪里?” 他从棋堆里很准确地把“炮”又拎了出来,傻笑着看着我。 我又说,“‘象’,把‘象’给我找出来。” 他做得分毫不差。 我又如此这般地做了几回试验,炘炀一一把我点到的棋子拎了出来。 我乐了:算你狠。这小子有种啊,两岁半就认得字。我赶快把我的惊人发现告诉了慧娟,慧娟开始不信,我当场让炘炀给她演练了一遍,她也看呆了,“啧啧,不简单啊。” 一听到我说我要立马教炘炀认字,慧娟有点犹豫:“这么小,教他识字合适吗?你们隔三岔五就玩象棋,就那么几个棋子倒腾来倒腾去,孩子就是眼熟而已呗。” 我笑着说:“你别小看了这个‘眼熟’,这就已经说明问题了。认识一个字和认识一个苹果可不一样,说明孩子有这个潜能。我再教他几个字试一试……” 我从极其简单的汉字教起,方法很简单:给他指认一个字型,教他掷地有声地拿出来。然后让他从几个字中找到这个字,接下来,又在小纸片上写下这个字,再次询问他这个字念什么,他明确无误地念出这个字以后,我把这个字记录在我的本子上,以备以后回头抽查…… 第一阶段认字的范围,我选择的是有生活对应实体的字,也就是他在学说话期间就能理解的字汇。这样就避免了一边认一边去做字义上的讲解,把简单的任务复杂化。 “徒手”学字:“徒手学习”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怎么空着个手就来了?人们这么说的时候,这个“空着手”往往是个贬义词。但对儿童教育来讲不能从贬义这个层面来轻易下结论,幼儿认字的第一阶段就好比空着手上门作客,头脑中记住就达到目的。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觉得光看字不会写字等于白认,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孩子认字的积极性不高。非要等到孩子能端起个架子能写能画的的时候才正经教孩子识字,这实际上等于白白浪费了幼儿辨识文字的最佳时间。家长应该有一个长远观念:孩子光会认不会写,有兴趣看一些低幼读物了,在智力发育上告别了睁眼瞎阶段,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突破啊!达到了这个程度,以后的什么事都好办了。所以必须树立一个让孩子徒手学字的观念,把学习任务搞得单纯一点。在炘炀两岁多到三岁的教汉字过程中,我严格掌握这么几个原则——以识认辨的掌握为度,绝不盲目冒进,什么是冒进呢?一看孩子既然认字都那么快,那么就趁热打铁赶快让他学习写字,让孩子拿起笔,这就是冒进。 所以我主张还是回到“读书识字”的本来原理上去,要尊重这个基本原理。老话说“读书识字”,何谓“识字”?这个概念很简单,识字无非就是一个辨形知义会音呗,儿童时代,识字的前奏曲——知义会音已经完成了,就是说你已经会说简单的话了,这时候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孩子找到那个能对应上的字形,所以“念”可以淡化一点,“辨形”要重头抓一下,我们不是英语国家,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汉字形状是非常丰富生动的,“哭”就像表情上的哭,“笑”就像表情上的笑。孩子在辨识这些字形的时候不但掌握了一门工具,而且智力上 也得到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