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曹老师,脸大的曹。 上次跟大家谈了谈语言学习动力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该怎么做。 在语言学习当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在自然环境中 二、孩子占主导地位,你跟孩子是配合关系 三、提要求 四、喜厌物的评估 五、利用孩子常见音 希望大家首先能明白一件事情,我在这里所说的几个原则是关于提高语言学习动力的。在语言学习中,我认为能力弱源于语言动力弱。如果能在语言学习中牢牢的把控住孩子的学习动力,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语言的功能性。那么语言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再是一件枯燥单调的事情,相反他们会觉得很有意思。 一、在自然环境中 我时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为了让孩子说话,不断地做构音器官的训练;不断地让孩子读卡片;不断的模仿发音;孩子一脸茫然,只是机械的配合,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走出教室,想喝水也只会抢或者拉着别人的手,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时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家长为了让孩子说话,不停的问啊问。这是什么、你想要什么、你在干什么、这是什么颜色/形状;孩子想要做A,偏要让孩子说B;孩子本身只有说两个字的能力,偏要让孩子说十个字;教孩子背唐诗,三字经,百家姓,以此为骄傲。但是孩子想要喝水的时候依然只会抢或者拉着别人的手,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那,说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对于早期儿童训练语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语言的功能性。 功能性说白了就是有什么用,我说话有什么好处。一个三两岁的小屁孩,不懂什么,只认吃喝玩乐。所以要想更好的体现出语言的功能性,训练的场所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而绝不是在结构化的椅子上。 因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才能发现挖掘出孩子更多,也更自然的需求和动机。只有抓住这些动机和需求,再通过我们的辅助以及后面辅助的撤销。孩子才能慢慢懂得语言的意义,这才是我们训练孩子语言的真正目的。 二、你跟孩子的关系是配合关系 很多老师或者家长在训练孩子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占主导地位。举个例子:前两天有个家长过来找我,跟我说想教孩子叫妈妈。我问她为什么,回答是没原因。我接着问:你想怎么教?家长答:孩子想吃零食,想玩玩具的时候我就让他叫妈妈。 这个例子很有意思,而且并不是个案。这也暴露出了家长在教导孩子语言的过程中存在普遍的问题:总想主导孩子说什么,但是并不关心孩子想说什么。 这样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孩子会越来越讨厌说话,因为那些话是你想说的,并不是他想说的。 所以在教导孩子语言的过程中,要谨记孩子是你的老板,孩子是占主导地位的。我们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在哪儿,做什么活动,从事什么项目。是他们自己选,而不是你。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现在在玩球儿,那你就不要强制他去玩积木。并且我们要教导孩子关于球的相关语言。比如命名“球”要求“给我球”“我要球”等。也可以命名活动“拍球”“扔球”“传球”“打球”“踢球”等。或者还可以辨别不同的球“皮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拍球”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教导孩子玩球游戏中的规则,比如轮流等待等。 后面我们还会教给大家如何设置障碍来增加孩子的语言,这里暂不赘言。 三、提要求 孩子的主动性语言训练最好从提要求开始,因为提要求可以最直接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要求性的语言包括以下几种: 1、表达自己的要求 2、对他人行为的要求 3、对他人关注的要求 4、对具体信息的要求 5、对驱除负面刺激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