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人的沟通方法,可分为语言及非语言两部份。所谓语言,在于有声音出现,可以让人听见,懂得意思或是文字的呈现,使人可以阅读;而非语言系指藉由肢体、表情、动作或图卡来传达个人的意思和表示需求。
在发展障碍个案的教学活动上,老师们就不能只局限在要求孩子说,才算是语言的表现的观念中,而应以多重的沟通模式来达沟通目的,满足个案沟通需求。学前幼儿的教学模式,多以活泼、多元化、创造(提供点子)、游戏等方式来呈现教学活动。好的教学活动是孩子愿意参与,喜欢玩、并且是可操作并增加互动的教学策略,而不应是僵化地只要孩子坐下听讲或背诵而已。所以,教学活动设计中,教材的准备及教学情境设计是非常重要。教材并不在乎昂贵、复杂或制作精美,而是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多变的、重复出现的教材。而教学情设计应结合生活事件,强调自然情境,使孩子学会以后可以很快应用于生活中,并提升个案的能力。特别是发展障碍幼儿,他们学的慢且所学有限,更应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及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每个幼儿的一项重要发展,而语言沟通能力学习更需结合生活,学习可以应对、互动、表示需要的语言内容,而不是背诵唐诗或唱儿歌而已。
老师应把握教学及生活上的各种情境,教导个案学习语言、学会应对与互动。在设计发展障碍幼儿的教学活动,应把握几个原则:
一、考虑幼儿的基本发展能力,特别是个案的理解能力。
二、时间的安排以10-15分钟为佳,过于冗长的活动易使个案不易配合或无法独力完成。
三、幼儿的人数要依活动型式不同而改变。
四、玩具或教具应每一个个案都有。
五、轮流等待的时间不可过久。
六、老师要有愉快的心情,能和幼儿玩在一起。
七、教学活动需具备重复、连续、可扩展性。内容由简单至复杂,并在每一次活 动中添入一部份新事物。
在掌握原则后,来谈谈教学活动的进行方式。每一个教学活动均有一个单元主题及数个单元目标,在串连每个单元目标时,要明确知道单元主题可以分成多少教学目标,并了解每一个教学目标希望共同达成的学习终点为何。以下举一教学例子,可供老师在教学准备上的参考。
例如:
单元名称:玩具总动员
教学目标(标示为:1.2.3.)及学习目标(标示为:1-1.1-2.1-3):
1.会正确操作玩具。
①会模仿操作玩具。
②会自己操作玩具。
2.会与人分享。
①会与同伴交换玩具。
②能轮流等待。
3.会收拾玩具。
①会分类玩具。
②在老师口示下,会把玩具放至定点。
③会正确归类物品。
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学习,必须溶入在课程中,教学者可在课表上以现有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课、角落教学、团课活动、律动或体能课中,加入幼儿的学习目标。
一、角落教学设计在角落教学中,结合单元(如:玩具总动员)设计角落活动及活动目标:
美劳角--制作童玩
图书角--黑手(认识修理工具)
音乐角--玩具进行曲
娃娃角-汽车大赛
计算机角-打击魔鬼
积木角-玩具城堡
触觉角-体力大考验
在每个角落活动中,老师依循该角落特色并结合个案学习目标作角落活动设计,使个案在角落学习中,达到应有的IEP(个别化教育方案)目标。角落活动中老师可以透过「问与答」、「听指令作反应」或「模仿声音、模仿口语」等策略,促进个案的语言能力。
二、团课活动、体能活动设计
ㄅ一ㄤ 在团课活动、体能活动或律动等课程,更可以结合点名、声音模仿、接唱等方法来结合语言训练目标。玩车子:可以模仿发出嘟嘟嘟、叭叭叭、车车、碰等语汇;玩枪:声音则为碰碰碰、ㄅ一ㄤ 、哒哒哒、轰…. ㄅ一ㄤ
办家家酒则可以一边扮演、一边作对话,这些都结合语言于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表现可以使用手势、动作,可以使用拟声词、语汇、电报句、简单句,端视个案的沟通能力而定。
三、事件情境设计
教学者可依幼儿的能力引导学习,并适时加入事件情境。
例如:
「盖玩具城堡」的活动中,老师可以透过「问与答」方式,来论述事件情境。
老师:「城堡内有什么呢?」
学生:「车子、房子、人、公园…」
老师:「有哪些车子呢?」
学生:有「ㄡㄧ ㄡ一车(救护车)、公交车、出租车、爸爸车、妈妈车….」。
老师:「有什么样的房子?」
学生:「高高的、矮矮的、胖胖的、宽宽的、大大的….」。
老师:「有谁和你一起住?你家有什么人呢?
学生:「阿公、阿嬷、奶奶、爷爷、爸爸、姊姊、弟弟、妹妹、哥哥….」。
在这些情境中,对有口语能力的孩子,可以是「老师问,孩子回答」;若语言能力有限或不会说话的个案,可用实物或图片呈现来引导幼儿说或指认。
公园情境图片,可以让幼儿看着图片说出:
公园里有什么?
小朋友在哪里?
小朋友在做什么?
谁带小朋友去公园玩?
你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xx跌倒了,流血了怎么办?(擦药、痛痛….让幼儿叙述他知道的方法、感受。)
xx在骑脚踏车,你会不会? 家里有没有脚踏车?
市场情境图片(或有迷宫的设计),教学者可以应用的引导语言有:
妈妈牵着rr的手?
他们要去哪里?
看看今天我们要买什么菜?(苹果、西瓜、鱼、菜、红萝卜….)
我们找一找(苹果、西瓜、鱼、菜、红萝卜….)要去哪里买?
买东西时,要拿什么给老板?(藉此教幼儿钱币的种类、样子)
此外,还可准备不同的食物模型,分予幼儿。并可请幼儿扮演老板、客人。让幼儿学习买东西前,要告诉老板「我要买rr」;买完菜了,我们今天要当小小厨师,煮菜请客人吃。煮菜之前要不要洗一洗啊?(请幼儿分类食物、清洗)。如同扮家家酒一样,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扮演。老师适时给予协助、参与….。活动告一段落,老师要协助幼儿结束、统整情境。这时,可以问幼儿:
有没有吃饱饱?
xxr吃了什么东西?
喝了什么东西?
吃饱了,要跟主人说什么?
吃饱了,要把脏脏的杯子、碗….洗一洗喔?(让幼儿学习串连情境和故事发展,并养成收拾玩具及分类归位的习惯。)
一个连续的活动,老师要在每一次活动开始前,利用五分钟叙述上次活动内容。如此除了可唤起幼儿的记忆,也可让活动有一个明确性的开始。这样会在无形中建立孩子秩序感,并一再地重复温习、使孩子习得的能力更精确纯熟。在活动过程中,与孩子的对话方式,要注意是否只是被动地回答「是、不是」;还是为开放式的问答(如:肚子饿,要吃什么?)。在被动式的回答中,孩子较缺乏推理思考和主动性,也容易变成过度仿说的说话型式;而在主动、开放的对话当中,孩子常需思考,要不断用语言来陈述;若遇表达能力不好或口语有限的孩子,常无法响应,出现「有口难言」的状况,需常常给予暗示,引导孩子仿说、模仿。
语言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启迪孩子语言沟通能力时,要注意孩子在认知领域的发展够不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多不多?这些认知能力及生活经验将是孩子说话的重要内容,而不致言之无物。语言学习不一定只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运用或教导,幼儿的语言学习常经由情境及随机的方式习得,也就是学习语言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都会发生。老师和家长应善于把握和孩子互动的任何机会,来增加幼儿的语言能力,让个案学习有用的沟通技巧,得以表示需求、抒发情绪、与人应对,对于发展障碍个案而言,是一项重要训练与学习,对老师或父母而言,更是应时时把握、念念不忘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