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小朋友很不喜欢别人碰他,有人碰他他就生气推别人,打别人,所以他妈妈教他当别人碰他就对别人说:“别碰我,我不喜欢你碰我!”小朋友学会了这句话,但是总是觉得表达上很奇怪,语气,声调,神态,都不是很自然,这些只是一个方面,但是家长以为这个问题的处理就已经结束了,我们仔细别人处理类似情况的时候,是有很多不同的,对于陌生人我们可能一开始更多的是使用眼神,动作,表情等非语言暗示自己的不痛快,根据当天的心情,环境,事件的程度等等区别对待。试想一下,如果他将来有一天碰到一个心情很不好又很暴躁的人无意碰了他一下,他大声冒出一句“别碰我”,后果会怎么样?到一个新环境新集体,还没做到很好适应新环境,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是不是会严重影响到他社交关系的建立呢?在社交过程中,我理解家长们希望能找到一把万能的钥匙解决至少某一类问题,但是现实是没有那样的钥匙,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孩子能经历多种情况,让他有更多机会积累这些社交技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在他们独立处理问题时不至于过于惊慌;理解他人,虽然对于他们很难,但是还是要尽量让他明白对方的可能的立场和处境。社交问题必须在社交问题中学习,不然就像这个孩子,会说这话不一定理解,明白这句话的作用,因为他说完还是去动手,感觉他是妈妈有交代这样的任务要完成,所以做了,而不是真正懂得语言的作用。社会性发展,社交技巧的掌握这些都必须在社交坏境中学习,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掌握和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