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6|回复: 0

甄岳来解读自闭症孩子学校陪读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30 11: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问题:又到一年开学时,想起女儿上学的日子,每每越是开学临近,我越是焦虑不安,恐惧感与日俱增,直到那一天到来。假装镇静,送别孩子,自己的心里却又一次揭开了恶梦的序幕。孩子上了高中,终于,我可以不用频繁地去学校了,但是,牵挂依然,特别是等待孩子放学回家时的那种感觉依然——盼望看到从学校归来的孩子,又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只要超过孩子回家的时间十分钟以后,煎熬便开始了,总是忍不住冲上街头,看着通向学校的那条路。路有尽头,但不知,心痛的尽头在哪里?
  家长对于孩子的陪读策略:
  1.尽量提前与老师交流,预知下一课环节;提前告知孩子,使其有思想准备。
  2.鼓励。包括提前表扬,给他打气。
  3.替代内容。如画一幅画,写下想写的内容,休息一段时间(数到20),玩一个他喜欢的小器具……
  4.警告。如取消原定的奖励。
  5.带出教室。
  用来提醒的手势
  1.碰一下末末胳膊:看我,我要提醒你
  2.大拇指:做得好,继续努力
  3.手掌胸前下压:忍一忍,别着急
  4.食指挡嘴:别说话
  5. 小臂相叠:坐好,别动
  6. 指耳:注意听老师讲
  7. 指黑板、指老师:看黑板、看老师(指哪里看哪里)
  8. 停止手势:停下来
  9. 手指划手心:写下来
  10.小臂直立:举手发言
  11.掌心向上:站起来
  12.掌心向下:坐下
  13.两手下垂拍大腿两侧:站好
  14.掌心向后摆:快过来
  15.掌心向下手指外摆:快过去
  16.手掌护耳后侧:我听不见,你大声说(表达)
  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动作
  1.趴在课桌上、往下出溜
  2.闭眼、睡觉。原因:对课程没兴趣,或真的累了。预防:事先知道课程的环节,激发他对这一环节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或找其它事情替代。  纠正:允许他一段时间(比如数到20)。在他改正后立即鼓励。
  3.晃椅子
  4.踢课桌
  5.(用东西)敲桌子。原因: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因为无聊。预防:保证完成课程环节,允许替代。纠正:立即停止,鼓励。
  6.站立
  7.下位。原因:被某事物吸引。预防:约定事先问妈妈。纠正:立即停止,鼓励。
  8.乱写乱画。原因:开小差,冲动。 预防:时刻关注他对课程环节的执行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在他的剩余时间,允许在专用本子上画一页或几分钟。纠正:没收纸笔,提醒注意课程。完成后表扬。
  9.撕书、撕本子
  10.扔东西(书包文具等)。原因:发脾气。预防:关注情绪变化、在他跟不上时,帮助其完成。纠正:带出教室。
  11.捂耳朵。原因:意外声音刺激。预防:可能发生在音乐课。事先询问、告知相关情节。
  12.摆弄与课程无关的东西、看其它书本、滞留在上一个环节。原因:上一个环节很有趣,或这一个环节没兴趣。  预防:时刻提醒就要进行的环节,鼓励。纠正:帮助其进入下一个环节,如准备好课本、工具。
  13.拍桌子。原因:可能对某事不满。预防:发现别人有不良行为,提醒他“这不关你事”“你不做干扰课堂的事”。纠正:下课再交流、克制,鼓励。
  二.语言、情绪
  1.嘟囔。原因:无聊,偏好。
  2.和妈妈说话。原因:有事需要交流。   预防:凡事想到前头。
  3.傻笑。原因:看到他人的行为、想起自己经历的事。预防:始终提醒他紧跟课程,防止走神。
  4.着急、哭闹。 原因: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预防:随时评估下一个任务的难度,打预防针。
  5.烦躁不安。原因:身体不适、课程不顺、环境干扰。 预防:通过随时鼓励好的方面,提高他的热情。
  6.出怪声、喊叫、唱歌。原因:进入个人的世界。预防:及时把他拉回课堂。纠正:以上情形制止无效时,将他带出教室。
  7.回答、提问不举手。原因:忘乎所以、兴奋。  预防:随时鼓励他举手发言。对举手发言予以鼓励。防止其兴奋。(其中有些数字的意思我没有看明白)
  甄岳来老师的解答
  信看完,不禁笑了。这是一个很专业、周密的“陪读方案”,不管再忙,我要给这个妈妈一个答案,给这个妈妈一个回复。信刚开头,又因事物耽搁下来,没想到,这个妈妈又来信催促,再次恳求我“点评”,看得出,陪读带给她的焦虑和紧张不言而喻。
  “点评”说不上,虽然大家认为我很专家,我还是愿意做家长。我想肯定地说:首先,来信内容反映了妈妈对陪读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物资准备;其次,妈妈的思路清晰,知道自己去要干什么事情,再次,关于陪读的策略和方法,其技术操作性很强。最后,妈妈的逻辑思路是可取的,每个问题有表现,有原因分析,有预防或者应对策略。您是很可以嘉奖的妈妈。
  离开这封信,我想让陪读的妈妈更深入思考的是:制定这些策略方法的深层根据是什么?千万不能刻板地执行这些手势,这些手势全部都是约定俗成的大众化的态势语言,具备上学能力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看懂这些手势大多是问题不大的。陪读的妈妈需要先概括陪读的目的,我们到学校里做什么?陪读,它是通过家长对孩子的个别控制,减少孩子对环境的干扰,从而缓和孩子与环境的矛盾,使教师能够容易接纳孩子;另外一方面,家长陪读也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理支持,同时,在孩子能力不足的时候,可以提供随时的辅助。总之,陪读是协调孩子与环境的关系,在和睦相处的大前提下,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您所有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一旦目的清楚了,方法可能就不止这些了。一定是在目标、方向明确、正确的前提下,再去求证方法。如果制定“陪读的策略”,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的是目标,看到目标和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是具体的、情景的、灵活多样的。
  确立了陪读的目的以后,恐怕陪读时妈妈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思路就宽了,比如,妈妈怎样处理与老师的关系,预先告知老师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比如,怎样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孤独症学生的行为和情绪等。从孩子本身的角度讲,通过陪读过程,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怎样培养执行能力,怎样提高孩子的跟随、模仿、合作能力,怎样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等,都是陪读的任务,都会有相应的方法。千万不要理解为陪读就是解决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某段时间矛盾突出的时候可能是这样,但是,从整个陪读策略上讲,不限于这些。
  总之,就陪读的目标而言,不同的孤独症孩子们之间具有共性,普遍性,但是,就具体的方式、方法而言,它是个别化的,对与错,需要您在陪读的实践中去总结,去检验。一个情绪问题发生,一个行为表现出来,三个孩子可能会有三个原因,三个妈妈要面对三个不同的班级环境,面对三个不同理念、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老师,三个妈妈也会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办法,在您的孩子身上有效的,就是好的方法。
  最后,对这位妈妈说几句:感谢您信任甄老师,但不需要“迷信”甄老师,非要甄老师“点评”。我给您的更多的鼓励,信心和勇气,您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要自信,您比甄老师做得好,真的,当年,我是没有这么好的策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3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