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復健課有新的動作,小團體中阿受是老鳥了,雖然滿身汗仍然輕鬆應付也樂在其中,經過我身邊眼光中就是那種『小Case!No Problem!』的感覺,記憶中那個自閉兒已經越來越模糊,現在復健時我都不陪同了,快結束時才去接他,或是打電話回家才來,復健的療程也剩沒幾年了,成長歷程也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臨走時遇見久不見的瑄(AS)一家,瑄被我操練過一看到我就躲到角落,喊瑄過來,瑄用著蚊子般的聲音『陳爸爸好!』(身體與眼神左右搖晃著,手也東摸西摸的),要求瑄專心並重複問候的行為模式也要求加大音量,瑄開始結結巴巴的,多練習幾次還是達到了我的要求。『上哪位老師的課啊?』,『我數學考100分』,哪門子的回答!跳針了!再重複練習,瑄爸媽在旁邊配合著小聲的提示著。 開始的接觸是在復健的時候,瑄在學校是頭痛人物,會罵老師、同學,還會亂摸女同學,原因是好可愛想與她一起玩,結果得到相反的結果,瑄的認知以為這樣就是「一起玩」一直樂此不疲,所以沒要好的同學爸媽也不知如何改善。建議方法:闖禍後在家裡先教導如何道歉認錯並寫在提示的紙條上,要求瑄到校執行並請老師在旁邊監督且簽字確認,若沒有執行就會增加復健操練的時間(瑄最怕復健),兩周後獲得改善,同學也開始接納。 瑄媽談起近況:功課表現不錯,隨著成長與同學的互動也有改善,但時有情緒管控失序,會突發性的生氣罵人,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建議方法:瑄的能力越來越好,要改變教導的方式,需要大團體方式的教導,因爸媽工作的原因無法參加協會週六的體能活動,只好請爸媽儘量調整時間,因為活動要求需有家長陪同。 從阿受開始復健歷程以來,我一直有一個疑問:這條復健的道路有沒有終點呢?許多孩子到了初中以後療程就結束了,以後呢?身邊有這樣的孩子,是養在家中無處可去。我不可能永遠陪在身邊,總有一天阿受要自己來走這條路,慶幸有兄妹的陪伴,我現在做的更多將來兄妹的負擔就越輕。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的情緒管控會闖禍,會無法接受挫折,不會人際互動,無法融入團體,做一個充滿愛的父母陪伴保護著孩子。但是,正常的孩子都要經歷這些啊!在闖禍中成長,在挫折中成長,在團體中成長也在愛中成長,情緒可以練習!挫折可以接受!人際互動可以訓練!融入團體也是可以操練!難道我們的孩子不需要經歷這些嗎?在我們的身邊很難有這樣的環境,但是可以創造環境,我做了一個很小的試驗。 當時居住在一條死巷子內,鄰居的關係非常融洽,請鄰居幫忙每當阿受出門就會與他打招呼,如果沒有理會,就攔下來再重複練習,大家都熱情的參與這項『遊戲』,阿受喜歡到巷口看中油的小火車經過,這一段路程就是重重的關卡需要一次次的配合才能達到目的,效果當然不言可喻,只是簡單的『異子而教』。 與幾個認同的家長參予下,成立了一個小團體操練孩子們,家長祇在旁邊觀察不參予,我扮演著那個『訓練者』的角色,在操練中孩子會有情緒起伏、有挫折、有互動練習,也是現在家長間流傳的『魔鬼訓練班』,隨著孩子們的改變陸續有家長來參與,還有學生志工參與,家長也有要練習扮演著相同角色,每次來孩子們都是情緒緊繃著注意身邊的『訓練者』,因為有太多在身邊,家長也藉著這樣的機會觀察瞭解孩子的能力,身在局中家長最不容易看見孩子的進步,成為『觀察者』就不同了。所以,建議爸爸媽媽該學習放下,換一個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