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2|回复: 2

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0 09: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

       中国的父母多喜欢自己的孩子听话,好像听话就是一切,听话就是好孩子。而且不但要求孩子听话,还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还要一直千里迢迢地送到学校,为儿女铺好被褥,才肯离去。
       的确,一个温驯听话的人步入社会后,不容易与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尤其是对上级百依百顺,容易博得一些上司的欢心。尤其是女孩子,将来结婚后能听从丈夫,可以当一个好妻子。但是,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是使孩子丧失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当然,他也许在某种特定的社会里,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当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时,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在孩子表示自己的意见时,绝对不要用“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孩子!”来压他。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时刻强加于孩子,仿佛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即使父母发现或认为孩子所说的话不对,也应该允许,因为孩子的想法和主张不正确也是常有的。父母可以解释、纠正,而且应该解释和纠正。因为这正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好机会,只是语气应该亲切:“你会有这种想法吗?”同时还可以加上一句:“但是妈妈不认为如此,”或“你的意见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主张,培养出孩子正确的观念,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灵活的头脑。
       有一个心理学家作过一个分析和研究。他认为当被问及“你要喝什么?”时,回答“我想喝咖啡,不想喝红茶”比回答“什么都可以”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更有作为。因为他遇事都能有自己的主张,而且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主张。
      

既然鼓励和允许孩子表明自己的主张,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孩子无理的要求,常见的如看见别的同学暑假到外地去游览,因而也要求:“妈,我也要到台中游览。”或者看见别的同学有了什么新的东西,因而也吵着向父母要。这种要求没什么不正确。但是考虑到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大人的收入,即又可能是非份的。这时父母本可以向孩子讲清楚家庭的困难,无法满足。但是,有的父母认为一时间和孩子讲不清,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愿多讲,常采用一种搪塞的态度:“以后再说!”或“以后再给你买!”
      

写“日本第一”的著名作家D佛格尔分析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则之一是“亲子之间要形成绝对的信任关系。”因此,为了维持这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在类似情况下,不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而说:“以后再考虑广以此来避免和孩子对立,以免导致母子间感情破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避免冲突的好方法,但就养成孩子独立个性方面来说,则又不然。因为父母的这种答复只是一个缓冲,一种搪塞,而并没有使孩子了解到自己要求的不妥。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则全然不同。他们既允许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当孩子的意见和要求,他们认为不对和不妥时,就立即纠正,说明父母之所以不同意以及之所以不能满足和答应孩子要求的原因。这样,虽然偶然也会和孩子争辩几句;但是能使孩子明白道理,而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所交代。从社会发展的整个趋势来看,我认为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父母应该向孩子说明孩子要求不合理以及不可能满足的原由。说明父母的收入,家庭不够富裕等实情。同时,也说明不去游览以及不买新的什么东西,对于他目前是否好好地读书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影响。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上学时,有的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未了甚至还要补上一句:“等一等,让我看你的衣服扣好没有?书包里是否要带的东西都带了。”诚然,孩子,尤其是初上小学的孩子,上学时可能会遗忘了课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携带需要的课本和文具是很重要,但是要想孩子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亲自去做。而且,疏忽也是免不了的,偶尔也会有遗漏。但这不要紧,孩子在课堂上发现自己遗忘了课本或必要的文具,这次吃了亏,影响了听课,那么他下次就不会再忘记了。而且这种教训要比父母叮咛十遍深刻。如果父母一味地帮助孩子准备一切,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自己可以对一切不闻不问。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失败为成功之母”。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如果从小,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那样反而容易出大事。
       滑雪场里经常发生的骨折事故。大都发生在和缓的斜面,而不是在陡峻的斜面。建筑工人从脚手架上失足跌落的意外事件多发生在接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在高处。这些都是因为越是不大危险的地段,人们的安全感反造成心理上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所以经常让孩子处于依赖和安全感中,对孩子的成长反而不利。一旦父母有疏忽,或离开了父母,自己就会
束手无策,时时出事。
       不要干涉孩子零用钱的花法,这里还有一个培养孩子学会理财的问题。孩子口袋里有了零用钱,这就给孩子提出了一个怎样花的问题,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现在有的小学里学生自己组织了学生银行。有的把钱积攒起来,买大东西;有的把钱资助困难同学。这些对孩子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做点家务事有好处
      我的孩子们小的时候,常常帮助做家里的事。有时妻子忙不过来,当然就只有培养孩子做帮手了。提水。买米、搬东西、打扫房间、倒垃圾。买油盐酱醋。其他邻居家里也是一样,孩子长到了七、八岁就要开始帮助母亲做事。
       回想起来,小时候让孩子做些家务或者学会做些家务,对孩子来说,不但不是虐待,反而有莫大的教益。帮助家务,如扫地、打水、洗衣、买米,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工作能力和勤劳习惯。
       现在家用电器多了,家庭劳动比以前减轻了许多。也少了许多。但是尽管如此,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心理学上来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神益的。尤其是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能够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做得好!”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被父母认为什么也不会做,心理发育不全的孩子。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客人,父母忙得抽不出空购买一些必需的东西,只得写了一张条子要孩子上街去买。结果他圆满地买回了一切。母亲高兴地赞许了他:“你做得太好了!”他受到母亲的这次肯定后,从此再也不自卑,再也不畏缩,增强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
       所以,即便是家庭相当富裕,家里事情不多,当孩子提出要帮忙做些家务时,父母切不要阻止,说什么:“你不必做这种事,去念念书吧!”或者:“你去看电视好了,这些事我来做!”当然,孩子开始作家务的时候不一定会做得很好,甚或会惹出些麻烦,但应知道这
对孩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不应苛求。
       反之,父母包办一切,这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当然还不困难。但是一到自己身体衰老或身体健康不佳的时候,家里就会出现矛盾了。
       早几天,我在一份关于家庭生活的小报上看到一个中年母亲的抱怨。
       白天上班忙了一天,回来还要临时煮饭、洗菜;十五六岁的大女生了,坐在一旁看电视,或者躲在自己的屋子里听音乐,四手不伸。有时,一天下班回来,又是挤车,真是精疲力竭。再加上工作中还时而出现一些不愉快,只想回到家里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回到家里,
       连一杯热茶都喝不上,如果自己不动手的话。要做饭,厨房里的事一大堆,客厅。卧室也还需要打扫和整理。你叫孩子来打扫一下,或者处理处理厨房的杂事,让自己也休息一下。她一动也不动。她不但不会做,而且还根本就不愿做。我不动手,就得等丈夫回来动手。
        十五六岁的高中学生了,只会饭来张口,茶来伸手。自己不动手,看到父母疲惫不堪,她仍然是处之泰然,连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
       这位母亲的话也没有说错。可是,这种不幸的结局,又是谁造成的呢?又怎么造成的呢?那位溺爱自己女儿的母亲她从来不对女儿进行打点料理家务事的教育。当然,她女儿不会做事。同时,也不懂得整顿家务如打扫卫生、煮饭洗菜的艰辛。因而也不会体贴母亲。
       朋友的女儿在回忆她的父亲时曾深情地写道:“我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最大的爱护和关怀是教会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09: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对待有危险性的事物
       父母爱孩子总是无微不至。看见孩子拿了小刀削铅笔,就怕孩子削了手指,于是马上抢了过来,替儿女削。孩子拿针缝一下脱落了的扣子,母亲也会怕女儿刺了手指,而要抢过来代劳。他们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害了孩子。一方面,削铅笔。钉扣子不一定会削手或刺破手。这是夸大了事物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危险,并蕴育出避免危险的智慧的可能性和机会,更不要说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劳动的机会。
       危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到处存在的。人要生存下去,就要学会避免或战胜它。人类的历史也就是由同无数的冒险斗争并战胜危险的历史。
       因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和教育孩子正视危险,避免危险,从而克服危险,如果真有什么或遇到什么危险的话。譬如父母认为用刀子削铅笔有削了手指的危险,就可以向孩子说明这种危险,并提醒他使刀时应当怎样用力。
       我的孩子小时候喜欢爬树,而且爬得很高。邻居们从窗子里看到十分惊讶,并好意地告诉我爬树的危险。确实,爬树时,如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很危险的。希望我禁止。然而,我又怎么能禁止得了呢?因为他爬树是在外面爬,我根本不知道,而且我又不是时时在他身边,我从何去禁止呢?
       我只能提醒他爬树是一种很危险的游戏,要防止树枝突然断落,就会有跌落的危险。当然孩子听了我的提醒没有放在心上,他放学后,照样爬树玩。他认为爬上树顶,远眺校园和自家的屋子是一种乐趣。他当然也从来没有掉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孩子在爬树时,他首先就要判断自己有没有能力爬;其次他在决心爬时,他会要考虑牢固的踏脚点,衡量树技能否支撑自己的身体。经过这些分析他才会开始行动。因而一般也就很少摔下来了。只是这些都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判断和选择,大人最好不要在旁指手划脚,更不要盲目的鼓励,叫好;那样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反而容易出事。
       因而,在遇到孩子爬树和从事某些有危险性的活动时,大人可以提醒、指出其危险性,但不要强迫地禁止。
       因为对有些活泼和独立性强的孩子,禁是禁不了的。孩子游泳也是一样。我的孩子十一二岁就偷偷地和同学游泳了,等我们作父母的知道,他已经学会了。游泳,尤其是在河里游泳是相当危险的,在我居住的那个城市,每年都要淹死一两个学生。但说来也怪,淹死的都不是不会游泳的人,而是会游泳的人。就是因为不会游泳的人,他的警惕性较高,不致淹死;而粗心大意的会游泳的人反而有淹死的可能。
       因而,只要大人能热情地加以指导和提醒,是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的。而且,即使一般地在河中呛了一两口水,或从不高的树枝上摔下来了,那么有了这些失败的经验,孩子反而能学会判断什么地方可以游,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什么树枝容易折断。这样,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可以作出灵敏的反应动作,从而对一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当然,并不是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喜欢爬树、或去游泳。有的可能喜欢从事别的激烈运动,但父母对待的态度基本上可以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要过多的约束或夸大了危险。应尽量使孩子得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机会。通常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就想替父母和家里作些事。替母亲到市场买点东西,或到医院挂号,到邮局发信、买邮票等等。起初,孩子可能会买不好,或做不好。有的又怕孩子一个人上街危险。这些顾虑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却不应因此而把孩子关在屋子里,拴在自己的身边。相反,应该信任他们,让他们去做;同时提醒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孩子有自信心,能一心去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另方面,即使一两次出了差错,做得不好,大人也不要斤斤计较,过于责备。而应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告诫孩子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就行了。这样做既可培养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


发表于 2011-11-10 13: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23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