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孤独症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应该与正常儿童认知发展的指导思想一致,坚持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所谓阶段性,指的是承认儿童认知发展所呈现的不同阶段,并据此作为参照,依据孤独症儿童的现有水平,进行有计划的渐进的教育。譬如说,大部分6~8岁孤独症儿童的思维通常以形象性占优势,而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这与在幼儿园的孩子的认知水平相当。因此,我们必须以游戏活动的方式,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材料来引导他们动手操作,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所谓连续性,指的是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不仅要有量的增加,而且也要有新的质的积累。就是说,我们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形象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要根据他们的发展,适时增加新的内容。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对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熟悉的问题也能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譬如,当孤独症儿童对下雨这一气象现象有所了解后,应当增加相应的新的内容,包括雨的形成、雨量大小的区分,雨的作用(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应该是递进式的。
在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方面,应当注意如下三点。
1.理好认知和知识的关系
认知和知识是什么关系?其实,这两者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即知识通过认知活动获得,而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使以后的认知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是两码事,他们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但是决不能以传授知识代替智能开发或者认为只要掌握了知识,智能就一定得到提高。
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是互为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也受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由于疾病的原因,对孤独症儿童来讲,应当加大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3.注意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疾病原因,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时,应对他们提出难度适中的任务,以提高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这里因为孤独症儿童往往耐挫性很差,如果一旦因为任务难度大而他们无法完成时,会出现极度的烦躁,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残现象。一旦这种状况出现,往往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不能实现,易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