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受到疾病的困扰,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往往是“不由自主”的。但是从人的发展本质看,行为总是受到意识控制的。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关于孤独症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要求。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育严重迟滞,由此而带来的必然是行为、语言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观察和国外研究的成果看,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之一是思维缺乏联系,对问题的综合和分析能力欠缺,形成思维的“点状”形分布(正常儿童呈现出的是面状分布,面状分布具有联系和迁移的功能)。因此,就造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不断,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明天又会有新的问题显现出来。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这是关系到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必须确立以发展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为主的指导思想
这是与我们实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目的是一致的,也是广大家长所期盼的。那么,社会适应性行为有哪些呢?这是一个很难有确切答案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是纷繁多彩的,而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圈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做到适应所有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人员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沟通和交流,这里所指的特定的范围是指我们所沟通交流的起点往往是衣食住行,其次才是学习、工作方面的内容。因此,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发展的起点,应该放在帮助他们建立能与他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层面上。
2.必须坚持“持久战”的思想
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疾病特点,对他们的行为发展必须建立“持久战”的思想。孤独症儿童正确行为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对孤独症儿童而言,也可能是终身的。这是每个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教师和孩子家长要清醒认识的问题。在接触的许多家长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家长患上了被我们称之为“精神疲劳综合征”的现象。的确,天天面对行为问题成堆的孩子,家中的天平明显地向孩子倾斜,所有的正常生活秩序都被打乱了,这是每个孤独症儿童家庭都面临的问题。我们同情这些家长,但是,我们更坚持家长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有这样一位家长曾经说过:“面对这样的孩子,每天必须向对待新的挑战一样。挑战新事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只要坚持探索,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非常赞赏这位家长的勇气和积极的心态。
3.凸现爱心,反对暴力
对待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家长和老师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百般呵护。但是.仅仅关爱和呵护而放纵他们的问题行为,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千方百计改变他们的问题行为,这也是一种爱。不过,在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和家长采用暴力手段去对待他们,这是极端错误的。且不说对孤独症儿童实施暴力是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更主要的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前面我们说过,这些孩子与正常儿童一样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而绝非动物。既然是人,那么他们就必定会通过思维去建立行为标准。孤独症儿童的正确行为,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而这个理解的过程与正常儿童相比,可能很长。但是观察发现,他们一些正确行为的“固着”,是以他们自己的认识标准为依据的。我们反对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改变使用暴力,还在于这些暴力行为一旦进入他们的潜意识,进入成年后,他们就会随意攻击别人,其后果是,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他们自己。这是因为正常人在受到攻击时会本能地采取防御的措施,而他们不会: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们的注意。
4.正确行为的建立必须坚持社会化
人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社会行为。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来说,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的行为往往不符合社会行为的规则而显得怪异而已。我们发现,一些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往往把孩子关在家里,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担心孩子到外面后会受到伤害或者去伤害别人,二是有些家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孤独症。我们觉得,前一个担心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些孩子最终是要长大的,家长们不可能永远陪伴在他们身边。因此。决不能“因噎废食”。实践证明,让孤独症孩子早点走出家门,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正确行为的建立。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广场,带到公园,带到各种购物场所,带领他们去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出席家庭和朋友的聚会。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认识孤独症这种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关心、关爱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社会的接纳,必将为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