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智是一种发展性残疾。根据美国弱智学会1992年出版的《弱智:定义、分类和支持系统》,“弱智是指患者目前功能的严重缺陷。具体表现为患者智商显著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智商,以及与此并存的两个以上的生活能力方面的相关缺陷”这个定义现在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运用,因而也被本书采用为工作定义。弱智的患病率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大约是在百分之一左右。弱智与自闭症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分别讨论关于弱智的一般情况及其中国对其认识的发展,和弱智与自闭症的关系。
一、弱智以及中国对其认识的发展
与自闭症一样,引起弱智的原因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讲,引起弱智的病因有以下四种:第一,由生理和医学方面的原因如遗传上的因素所引起的弱智;第二,由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幼儿没有得到必要的外界刺激和应有的大人关照所引起的弱智;第三,由行为方面的原因如孕妇滥用药物或毒品而导致孩子的弱智;第四,由教育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弱智。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个人身上,决定弱智的病因并不一定都是那么泾渭分明的。据统计,在已经诊断为弱智患者的人群中,只有50%左右的病例,其病因是可以确定的。
人类对弱智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传统的关于弱智的医学模式往往过分地强调弱智患者在智力和技能方面的缺陷和障碍。而近十年来在弱智学术界出现了一种由医学模式向生态模式过渡的趋势。根据这种生态模式,弱智是个人缺陷与环境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例如,一个人的弱智的性质和程度与环境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其技能的适应性则与来自周围人们的帮助和支持又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调查显示弱智的患病率大约在1.27%左右与此相关,有专家估计中国在2000年时大约有一千二百万到一千四百万左右的弱智患者在对弱智病因的定义和认识、对患者的评估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量表工具等方面,中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中国在对弱智患者照顾干预的过程中,却有着与发达国家非常不同的特点。例如,西方国家大量地使用社会力量与专业机构来照看管理弱智患者。与此不同,在中国是大量的患者家庭承担着看护弱智儿童的任务。中国社会的这一特点也许有着让残障患者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而非在医院环境中生活的优势,但由此却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为患者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干预能力的任务。
二、弱智与自闭症的关系
弱智与自闭症有着密切的关联。根据统计,在所有自闭症患者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弱智问题。所以,现在看来,堪纳当年提出的自闭症孩子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的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也许是受堪纳的影响,现在还有许多人以为,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自闭症儿童在智力测试中的操作部分可以有较高的分数,他们的记忆力要比弱智儿童甚至正常儿童为好。但自闭症儿童的总体智力特别是与社会及符号有关的智力,往往有着很大的缺陷。
虽然弱智与自闭症有着许多联系,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不少差异。首先,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弱智儿童更喜欢与他人打交道而自闭症儿童则与之相反。例如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弱智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观察比较发现,弱智儿童相比于自闭症儿童而言与他人有更多的共同注意和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正面情绪。尽管这两个发展性残疾的人群与正常人群都有显著的差别,但是其差别是朝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展开的。也就是说,弱智儿童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比正常儿童都要表现出更多的正面积极的情绪。而自闭症儿童在与他人打交道时则比正常儿童表现出少得多的正面积极情绪,他们即使在与他人有共同注意的条件下都没有显示出什么高兴的迹象。检验人际关系能力的另外一个标准是所谓的心灵解读能力。具体地说,在研究和临床中评估弱智儿童与自闭症儿童在认知他人、理解他人方面的差别,是十分重要的。大量实验表明,弱智儿童比自闭症儿童更能够对人与人的关系作出比较正确的推断。前者比后者更能从他人的立场、观点去看问题。换句话说,尽管弱智儿童和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理解他人方面都有缺陷,但是弱智儿童的心灵解读能力比自闭症儿童的心灵解读能力更强。由于在心灵解读能力方面的差异,又导致在对自我理解能力方面的不同。一般来说,弱智儿童的理解自己的能力也比自闭症儿童更强。例如自闭症儿童往往有较差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即使相比于弱智儿童也是如此。
从行为兴趣来看,弱智儿童的兴趣比自闭症儿童的兴趣要广泛得多。儿童的主要工作是玩耍。以此为例,弱智儿童玩的范围要比自闭症儿童玩的范围更为多样化。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儿童的玩耍由易至难地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简单的摆弄,如儿童摸触玩具等等。第二种是关系性地玩,如儿童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第三种为功能性地玩,如儿童为玩具娃娃喂食物或驾驶玩具车辆等等。第四种为象征性地玩,例如儿童运用想象力在做饭泡茶等。经过研究人员的系统观察,发现自闭症儿童往往停留在第一二种的玩耍水平,而很少有功能性的玩耍和象征性的玩耍。相比之下,弱智儿童也有简单的摆弄和关系性的玩耍,但是他们更主要地是在进行较为高级的玩耍如功能性玩耍。即使是把那些语言能力较低的弱智儿童与语言能力较高的自闭症儿童放在一起作比较,弱智儿童花在功能性玩耍和象征性玩耍上的时间也要比自闭症儿童花在这些玩耍上的时间要显著地多。尤其明显的是,自闭症儿童与弱智儿童相比特别不善于用玩具娃娃玩“做家家”之类的功能性游戏。这些发现反映出,自闭症儿童与弱智儿童在行为兴趣方面的差异,主要的是与社会交往能力而不是与语言认知能力有关系。
就语言能力而言,一般可以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接受能力进行评估。弱智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往往比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要好。这反映在弱智儿童对大人的问题和指令有较好的理解和反响,而自闭症儿童则与此相反。而且,弱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好。例如,弱智儿童比自闭症儿童能够更好地模仿大人的语言。事实上,语言模仿能力的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标志之一。专家们一般认为,弱智儿童与自闭症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与他们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人们的符号能力往往是在社会条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由于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导致他们丧失了大量的发展智力包括语言能力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