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将「沟通」定义为向另一人传递讯息的任何行为。因此,即使有一人无意沟通,还是可以产生沟通关系,只要其中一人影响了另一个人,沟通关系就产生了。在自闭症及其相关障碍的状况中,孩子和别人之间通常有一道墙,阻碍了有效的沟通;这道墙分隔的是孩子和成人两个截然不同世界,要打掉这道墙,双方中势必有人要改变,改变对大人而言,会比对孩子来说要来得容易些。首先,你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孩子用任何他能够做到的行为,有意地与人沟通。
当父母问「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成为真正的沟通者」时,我们知道这些父母想要的是一颗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神奇子弹;他们希望「孩子习惯沟通」这件事,能够自然而然在刹那间发生。他们通常往错误的方向寻找答案,期盼专家能做到「这件事」,或希望孩子自己可以做到「这件事」。让孩子成为沟通者,父母就是最好的媒介管道,由于父母觉得他们过去的努力都毫无成效,因此鲜少把自己当作是帮助孩子学会沟通的答案。
珍娜十六个月大时,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玩,鲜少与别人沟通。她经常在她的床上玩着挂在上方的玩具吊饰。通常,当珍娜的母亲进到这个小女孩的房间时,珍娜会挥动她的小手,好玩地拍打玩具吊饰。她会抱起这个小女孩,用这个动作回应她。母亲把小女孩这个好玩的动作,当成她是在沟通说「抱我起来」的一个举动。
她其实知道珍娜并不是真的在沟通,而只是在玩。不过,她知道回应孩子玩耍的行为,能够把这些行为变成真正的沟通行为。在进行几天这样的「假装沟通」之后,这名母亲开始一项实验:她走进房间,静静地等着看珍娜会怎么做,珍娜开始对着母亲站的方向挥动手臂,她现在挥动手臂不再是要玩上方的玩具吊饰,而是有意地去沟通,传达「把我带离这里」的讯息。
母亲成功地把珍娜只专注在自己世界的玩乐行为,转变成有意沟通的方式,靠的就是把孩子的动作「看成是」她正在沟通一样的回应,这个孩子的行为开始有影响力。
珍娜的故事显示,在和孩子的日常接触中,你有能力去帮助孩子用任何方式沟通。因为我们的孩子本身认为沟通是件难事,请尽量为孩子简化沟通的过程,让孩子能够用他已经会做的简单行为开始沟通。这个故事的重点,在鼓励你去回应孩子任何一个自发的行为,然后等他们回应,这样你是在教导孩子,任何行为都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你可能对孩子应该如何沟通自有定见:你希望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辨别各种颜色、告诉你刚刚发生了什么事。但请记住一件事:
孩子会先以他自身的经验沟通,而不是传达你的想法。
五大策略让孩子习惯与人沟通
平衡
平衡指的是你们两人做的互动量都差不多,这是互相轮替的概念;你先开始做一个动作,然后等孩子用他可以做到的任何方式回应,接着,他再等你把回应表达出来。研究发现,大人在与孩子沟通时,常会比孩子轮到更多次,孩子沟通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孩子开始沟通时会缺乏信心,所以你必须做的,就是等待,向他保证他有足够的时间,用任何他能做到的方式来沟通。
配合程度
回应孩子时,重点在于你如何回应。当父母用孩子能够做到的方式做动作和沟通时,孩子会愈愿意继续沟通,也更常沟通。我们的行为愈贴近于孩子的行为方式、内容和意图,孩子就愈有可能回应我们,并向我们学习。相当多的研究支持以下的结论:当成人改变自己,配合孩子的程度时,孩子就会习惯用任何可以做到的行为去沟通,以此来回应。如果孩子的生活同伴不配合孩子的程度,孩子就愈有可能自己一个人玩,不愿与外界沟通。
回应
在他能习惯与人沟通前,孩子需要你,以及与他亲近的人,在他一开始的沟通阶段支持他。试着把你对孩子早期沟通的回应,当成是必须定期给花朵和蔬菜施肥;每一次你回应孩子,你就是在帮助他发展沟通;每一次你忽略他的动作和声音,孩子就会像没人照料的花朵般枯萎。你可以像园丁一样,不必对每个行为都施肥,不过要养成习惯,经常回应孩子的微小声音和动作,这能大大帮助孩子沟通。
分享控制权
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应该能有均等的机会,表达双方所关注的事,也要确保「对话」属于双方。我们太常看到孩子和成人被动的沟通角色,干扰了学习沟通。当成人以一连串的问题和要求,去主导互动时,孩子会变得被动,很少练习到沟通。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这个成人让孩子在沟通中决定所有事情、主导互动的方向,那么成人本身也会变得被动,无法提供太多沟通模式。你的孩子可以在他还在学习非语言沟通时,就学习分享控制权。事实上,我们相信孩子愈快学会沟通是一来一往的交流,他就愈快会经常与人互动,最后成为习惯与人沟通的人。
觉得好玩有趣
一般人与自闭儿互动看起来像是压力重重的工作,而不是好玩的游戏。成人常常试着要孩子做些他没兴趣或能力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孩子比较喜欢一个人玩。不过,如果我们把沟通当成是好玩的游戏,而不是无聊的工作,情形就会有所改变。当你把早期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动作和声音,纯粹当成与孩子互动的方法,轻松对待,孩子就会更常做这些动作,并且会有意地开始更常与人沟通。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所有正面行为都可以很好玩,也可以成为一种沟通的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