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7|回复: 0

孩子自主交往的训练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1 22: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有缺陷,他们不易理解别人的想法,对别人的心理状态不了解(不愿了解或不能了解都有可能),其社会认知发展带有原始(本能性、“掠夺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稳定的特点,这也被通俗地称为“读不懂别人和外界”,即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预期。
      
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与交往能力成为孤独症教育训练的一个重点内容。但我们意识到,它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家长或教师要具有“读懂”孩子的一言一行的本事,要能了解儿童内心的需要、此时此刻的想法。只有“读懂”才可能“共情”( empathy),对行为问题严重的更是如此。另一个先决条件出自儿童本身,要他“读懂”别人,就要先使他有个好的情绪状态,一个人自己拥有了好的心情或平和的心绪才可能理解外界,在身体、心理受约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好的心绪的。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异常之处的同时就要及时创设一个十分宽松、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要外界给予的相当多或非常符合他的意愿时才有可能让他感知到事情的真实状态,即要先满足他、让他对环境和身边的人感到安全和无比的亲切。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前提,我们要始终注意营造和谐、融洽的外部环境,这在早期培养中尤为重要。
        
进行干预和选择活动的前提是儿童和家长都感到快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身心疲劳、倦怠、心情烦乱的家长或训练老师没办法、也没必要进行这种训练,.因为孩子是不会被感动的,因此会没效果。
      
总之,要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沟通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儿童敢于交往、敢于沟通、喜欢交往和沟通,其重要的前提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人们要情绪放松、要快乐幸福,要让他不担心、情绪不受影响。其他训练员、教师也同样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与生活调剂。有人说,训练孤独症并不难,关键看我们怎么调整自己、管好自己,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作为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和老师,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就没有对他们实施教育的价值,否则只会在训练中“重伤本已孤独的心灵”。
      
当我们调整好自己以后,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前面已经介绍了RDI,这里重点阐述自主交往训练法(简称自主性训练)。它是在依据孤独症的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了普通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研究结果,参照普通儿童社交技能发展阶段理论,由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开发的一种促进和调整孤独症儿童自主行为能力的训练法。因为它与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即RDI)的目的一致,都是通过促进孤独症人士的社会交往能力来最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走向社会,  “走出孤独”,所以在此作介绍。
      
阅读并了解RDI以后,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新方法,RDI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它切中了孤独症儿童的一个要害问题。但作为方法推广,就会给人以“千篇一律”的印象。如果教师、家长机械地、刻板地模仿其阶段和做法,很多孤独症儿童还会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同时,其操作的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治疗师背景)、操作比较复杂,虽阶段划分清晰但非专业人员很难准确把握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很可能出现所有儿童接受千篇一律的游戏治疗的情形,特别是在刚刚引进阶段,一定不要盲目照搬。自主交往训练法的目标比较明确,重视对孤独症个案情绪状态的评估,并本着“以人为本”思路创建和实施,经实践证明能较快地促使儿童情绪稳定、主动语言和主动交往行为增多;从操作过程看,治疗与教学结合紧密,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主交往训练主要有6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现状评估、教学建议、推荐活动和通过指标评估4部分组成,每个阶段的实施时间因人而异,有的两年训练还没有主动语言的儿童训练一周就有主动单词交流了,也有的要4 -6周。虽然这种方法组成结构清晰,实际应用中与RDI一样要避免机械照搬。

要灵活地、因人而异地从根本上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先从情绪放松开始。
     
1.情绪放松阶段:
     
(1)现有状态评估:每阶段都是如此,评估内容包括三方面:情绪状态、语言主动性、交往行为。
     
1)情绪状态:①经常乱蹦乱叫,晃手,多动不安。②比较安静,晃手、吃手等安静的自我刺激行为多,偶尔轻声叫或乱蹦跳。③有时叫嚷、乱跑或哭泣,抱一会儿会自主好转。④其他(需注明,下同)。
     
2)语言主动性:①有模仿性语言或自言自语。②从无主动语言。③有少量主动语言,能回答陌生人的简短问话。④其他。
     
3)交往行为:①能根据指令和提示进行少量的交往活动,接受好吃的后能看对方一小会儿。②从不主动亲近任何人,给好东西时也不看对方一眼,但可完成对方硬性要求的对视。③主动亲近某个特定的人,见陌生人后基本不尖叫,要求后能打招呼。④其他。
     
进行状态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情绪紧张状态、选择适当的放松活动。一般三大项中都是①②表现的儿童就需要放松训练,都是③的可以进入下一级训练。若儿童有语言但基本没有一句主动语言,经常在环境中乱跑,偶尔有轻微的自伤行为的都属于情绪很不放松的。他们看似能够学习,天天参与学习活动,能答出一些最近学过的知识,实质上根本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硬塞进去的知识不能主动应用,时间长了,好似“玩也没玩、学也没学”,在原地停留。这说明被动学习是无效的,只有主动的、快乐的学才能掌握真本领。
     
(2)供选择的游戏活动:既然要放松,该阶段就不能刻意安排任何教学活动,要以儿童自主活动为中心,孩子愿意做什么玩什么,就创造条件让他玩并跟着孩子游戏。如他爱玩水,就让他痛快地玩,并做好控制水管节门、多带换洗衣服、准备桶盆等辅助性工作。他要乱扔球也随他,并帮他捡掉地下或乱扔的东西,没有预设的游戏项目。刚开始,儿童会非常地不知所措,做出许多怪异动作,如抠墙皮、吃杂物、到处敲打或制造各种怪声,但只要我们不干涉,只是及时对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如回位子坐就得到安抚、搂抱或想要的吃的等,该行为会自动减少或变花样儿,我们依然要保持与前面一致的“不管不问、不在乎”教育态度,把这些怪异行为都看成是情绪压抑多年的报复性释放,儿童的积极主动的正常化行为会日渐增多。
     
(3)重要的教学要求及问题处理:这是该方法的关键阶段,起着“心灵排毒”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后续训练能否顺利进行。,训练员不提出任何要求,主要精力在于观察孩子并满足他的要求,此阶段只要提出要求就会干扰他们主动性的成长,提出要求放在以后阶段;只需要奖励孩子,决不能惩罚;无比关注孩子,常搂搂抱抱,投其所好,如哼唱歌曲等。
     
应注意的问题:
     
1)情绪放松听起来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则有很强的挑战性。孤独症儿童,特别是长期接受训练的孤独症儿童,都习惯于被人管着、命令着,虽然他不配合、不执行命令,但他对下命令的生活方式已经适应,放松即意味着很少有命令,而是诱导、商量,这是多数孤独症儿童和训练者双方都难以接受的。刚经历放松的儿童会出现许多怪异行为,而训练者对这些行为的态度决定了情绪放松阶段的快慢。要根据“通过指标”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
     
放松同样具有技巧,有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整是从在卫生间玩水开始的,有的是从户外玩秋千开始,有的是吃东西开始,时机、场合、活动的选取都与儿童原来的需求有关,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的需求,唯一要掌握的“度”是该活动不能严重妨害他人、不能有生命危险。
     
放松不等于漠视,孤独症儿童最不喜欢、不容忍漠视,虽然不干涉儿童,但也不能离开他干别的,应在他附近玩、不时提供好吃好喝的食物。概括起来就是:不压制、不紧逼,总关注、总配合。
     
2)此阶段最不能使用的策略是惩罚,这里的惩罚意思是让他们感到长期不快的任何手段,若有时满足、有时不满足,有时允许他“放肆”、有时不允许,则有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儿童会更加不知所措、不良情绪行为会“暴涨”。
     
3)切忌训练者情绪急躁,若一边是训练者“刻意”放松了要求,一边却伴随着不耐烦地言语表情,这种表面的放松不可能让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稳定,只能使他无法理解、加重他的疑虑。
     
4)切忌操之过急,要杜绝有了情绪放松的萌芽就开始进行知识教学或进入下一阶段的现象。
     
5)切忌说“我不管你了,你爱怎么就怎么吧,别管他了”等语言。对一个被管惯了、适应听指令生活的孤独症儿童来说,听到这些会更加不知所措,会更不安,情绪问题可能加重。

(4)通过指标主动语言和行为增多,如经常主动提要求,伴有新的多动、叫嚷行为,后期自言自语、主动语言和行为明显增多、特别是拒绝行为增多。
     
案例分享:明明,5岁,从小由爸爸、妈妈、奶奶抚养0 2岁半以前有语言,并常给人以比较淘气的感觉,其他方面基本正常。2岁多开始语言退化,3岁开始几乎没有语言,此后一直到全国各地进行训练。5岁时,他掌握了一些行为规则,但始终没有语言,面容越来越呆板,目光回避,严重偏食,几个月都没有开心地笑,两年多没有委屈地啜泣,偶尔用叫喊、无泪大哭来发泄。学习某项新内容要花费很长时间,其用时之长与能力表现不成比例。可见,该儿童情绪压抑严重、惧怕外界、行为减退缩状,不能主动地学习,属于明显需要进行放松的孩子。通过观察、访谈,发现他很喜欢玩土、石子、水。因为时至冬天,放松时允许他玩土、石子。老师与他一起玩,默认“只要不吃下去就行的任何玩法”,有时他把土放嘴里就帮他抠出来然后漱口,尽量保证接触的土比较卫生。同时不教任何新知识,只是和他玩沙土游戏或任他乱跑。一周以后,他出现了很多的自言自语,发出了“爸爸”、  “奶奶”等音,开始出现听不懂的串话。更为可喜的是,他在互动中主动看着对方,目光平和、面带微笑,这说明他的情绪已经开始放松,但还不够,要与家长配合继续放松。
     
2.自主选择阶段:
     
(1)现有状态评估:只要明确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变化最大的方面、等级即完成评估。该阶段经常出现在上个阶段的中后期,要接替进行。通过评估对比,若儿童的语言主动性增强,多动行为中的乱动成分减少,以前不乱动但很退缩的儿童变得乱动了,都说明已有一定的放松,且前两种可以考虑进入本阶段,乱动行为多、不主动找寻对方的还需要多做放松、偶尔加入选择训练。
     
(2)供选择的游戏活动在儿童自主游戏的基础上加入变化,尝试让儿童在3个左右的游戏中进行选择。如儿童非常喜欢玩汽车、比较喜欢玩滑梯、玩沙子,要让儿童在户外面对滑梯、沙子进行选择,选了就玩;吃东西、看电视选台、穿衣服等都可选,让儿童感到自己可以“做主”了。有些儿童不愿选的活动可以与他更不愿选的活动一起出现,如儿童不喜欢吃某种蔬菜,更不喜欢吃牛肉,比较喜欢吃水果。为了让儿童选蔬菜吃,就提供蔬菜和牛肉选项,并告知吃点蔬菜就有某水果,儿童通常在经历了情绪放松后会迫不得已地选,但这种情形在此阶段要少发生,一般只在偏食时应用即可。
     
(3)重要的教学要求及问题处理继续主动提供各种奖励物(吃喝、搂抱等),基本不主动提出游戏要求,玩法上儿童自己说了算,遇个别危险之处可温和地带离。
     
应注意的问题:
     
1)当儿童情绪放松后,会主动体会这个世界,但还没有自主安排每项活动的能力,总出现自我刺激行为,如以前曾出现过、后来纠正后不再出现的晃动身体、摆弄手指等会大量出现,通过加强活动选择,使他们的有意义行为增多。
     
2)依然只能用表扬策略,不理睬怪异行为,适当提出新选项以干扰怪异行为,多提供机会感知别人是怎么做的,为过程模仿打基础。
     
3)不能频繁、强迫进行自主选择,有时儿童拒绝选择也足一种“选择的结果”,要接受即尊重他的选择。在选择训练中注意少打扰、多尊重、多顺应。
     
4)语言沟通的主动性练习可作为重点内容穿插安排。
     
(4)通过指标行为自主性增强,自我规划意识增强(能进行简单合理的自我安排),释放情绪的举动较多,如经常出现开心的笑、莫名其妙地大笑、伤心地啜泣。
     
案例分享:亮亮,4岁,一直有少量主动语言,平常比较听妈妈和照顾他的姐姐的指令。跟妈妈有主动的仪式性的亲近动作  一“亲脸”,一天十多次。受妈妈批评后偶尔会表现委屈地啜泣,没有明显的情绪异常。日常学习中注意力很不集中,有轻微偏食,可见该生依然存在焦虑情绪,但基本没有恐惧心理,因此在满足他吃和玩需求的同时可以进行自主选择训练,让他感觉到“他可以说话算数了”,由此增加主动表达的频率,增强自信、降低焦虑感。通过进行食品满足、游戏选择、歌曲选择、用具选择等一系列活动,4周后该儿童注意力显著改善,可自行安排、调控自主活动时间,爱玩的东西玩个没够的情形大幅减少,主动地听话了。此时可以加强过程模仿训练。
     
3.过程模仿(过程参与)阶段:
     
(1)现有状态评估:
     
1)情绪状态:①有时乱蹦乱叫,晃手,多动不安。②偶尔叫嚷、乱跑或哭泣,一般不用理睬会自主好转。③面部表情基本与环境相适应,经常出现平和或微笑状。④其他。
     
2)语言主动性:①经常自言自语。②偶有主动问句。③有少量主动语言,能主动回答陌生人的简短问话。④其他。
     
3)交往行为:①接受好吃的后能看对方一小会儿或愿意亲近对方。②对个别人有“黏人”感觉。③主动亲近某些人,对同伴行为较关注。④其他。三大项中有两项达到③级水平则可以进行本阶段训练。
     
(2)供选择的活动“儿童本身游戏动作夸张模仿练习”  “打仗游戏”、“吹抓泡泡”、“搭建游戏”  “一起抬箱”等,后期可做“你拍一、我拍一”、“请你跟我这样做”  “鸭子歌”等歌谣唱游类亲子活动,并要求主动迎合对方的动作。
     
除游戏活动外,逐步增加学业活动、生活自理、有序等待等社会规则学习。此类学习一律在真实情境中或有真实情境提示下进行,儿童不模仿时要经常使用“看别人”的提示语,充分允许孤独症儿童比别人“慢半拍”。
     
(3)教学要求及问题处理活动中要十分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要与儿童互动,适时安排自由放松类活动,有序和自主活动交替进行。知识教学类活动可从本阶段开始逐渐加强。
     
应注意的问题:
     
1)过程模仿(参与)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内容。我们的知识经验基本都是看、听、模仿做而来的。过程模仿首先强调完整地、耐心地看、倾听,它们是学习的基础。孤独症儿童因情绪问题导致他们虽身临其境但置若罔闻,因此看别人的行为举止、看清步骤是关键的一步。
     
2)此过程时间漫长、内容繁多,一般智力水平较低的儿童长期停留在此阶段,特别是社会规则的学习更是重点。
     
3)在新的环境、新的内容学习中依然要加人情绪放松训练。
     
(4)通过指标有明显的过程模仿(全程参与)意识,能顺利地模仿10分钟动作过程,如做体操,模仿剥果皮儿并正确进食,活动时能自始自终参照对方,基本没有偏食。
     
案例分享:可可,7岁,在一年级一个普通班随班就读。他能认识很多字,能做十以内加减法,能与个别同学简单交往,有少量主动语言,情绪比较稳定。在家里不喜欢的事敢于拒绝,在学校基本听老师的话,但上课时跟不上整体进程,不能与同学步调一致。“意识到这些后,其内心出现轻微焦虑、上课时乱动比刚入学时明显增多。可见该生虽能进行学习,有参与学习的意识,也能在个别化环境中主动学习知识,但过程模仿能力弱,在反复看了本班数学、语文老师录制的课堂教学录像、听了教学环节常用语分析分解后,上课情绪明显好转,两周后能跟全班一块儿看读课文、写字。

4。表情认知阶段:
     
(1)现有状态评估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对变化最大的方面、等级进行确认性评估即可。儿童若能基本主动配合掌握新情境下的新授知识则可以进入本阶段。
     
(2)可选择的活动:“蚂蚁上树”或“小老鼠上登台”、“藏猫猫识表情”、“过隧道识表情”、“看表情交换位置或礼物”、“我们都是木头人”等游戏。此外,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讲解社会交往故事,进行听故事猜表情、表情自述等练习也十分必要。
     
(3)教学要求及问题处理培养相互关注是第一步;养成察言  观色习惯是第二步;根据表情观察结果行动是第三步;根据环境  主动表示相应的感受(表情)是第四步,要循序渐进。
     
应注意的问题:
     
1)社会性的学习要与情境紧密相连,先要能理解儿童的观点  和立场才有可能带儿童“走出孤独”o
     
2)此阶段主要针对一些认知能力较强的儿童设计活动,认知  能力弱、语言能力弱、情绪不稳定的儿童很难培养察言观色的能  力,更不可能养成此习惯,以后的阶段也基本针对功能好的孤独  症儿童安排的。
     
(4)通过指标有自我情感调控表现,如哭泣时看到好东西会  自行停止,能注意看对方的表情并根据高兴、生气两种表情调控  自己的行为,有迎合表扬、与别人同步的意识。
     
5.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阶段:
     
(1)现有状态评估:
     
1)情绪状态:①偶尔乱蹦乱叫,晃手,多动不安。②经常出现平和或微笑状,几乎没有自我刺激行为。③面部表情基本与环境相适应,一般能让人很快找到其情绪变化原因。④其他。
     
2)语言主动性:①偶有主动问句,基本没有自言自语。②有少量主动语言,能主动回答陌生人的简短问话。③能主动与某些陌生人交谈,但话题重复性高。④其他。
     
3)交往行为:①愿意亲近同龄人。②偶尔有“黏人”感觉。③主动邀请同伴游戏,但不善于维持游戏。④其他。
     
上述评估达到两个③级即可进入本阶段。
     
(2)可选择的活动只要儿童主动提出,并持续参与的活动都可以作为重点活动开展,这有助于提升他的心理品质。培养记日记的能力;玩“猜拳”、“过家家”、“抢椅子”、“一网不捞鱼”等游戏;看有简单故事情节的电视短剧、动画片、电影;讲解主题绘画等都十分有助于培养再造想象。
     
(3)教学要求及问题处理首先让他充分理解交往常用语,如评价类语言;用画枝子图等方式教导他理解对方想法、做法,他的做法在对方看来是什么样?能与亲近的人轻松游戏和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1)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问题,理解问题依赖于感知、回忆、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要有重点地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多参与社会活动是重要的培养途径。这在以前的3 -4阶段也很重要,这里尤为突出。
     
2)交流中的情感表达也要作为训练重点。
     
3)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轻易可以培养出来的,高功能的孤独症患儿也往往依靠旧有模式解决问题。只有培养真正的自信品质才有助于此能力的提升,训练的重点不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身技能上。
     
(4)通过指标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能根据环境要求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关注游戏的输赢,基本不乱发脾气。这一阶段要充分与孩子讨论“非眼前发生的事情”,要尽可能进行已有经验的整合、再利用(有关案例可参考第八章)。
     
6.合作与分享:
     
(1)现有状态评估:
     
1)情绪状态:①经常出现平和或微笑状,几乎没有自我刺激行为。②面部表情基本与环境相适应,.般能让人很快找到其情绪变化原因。③陌生环境中基本不慌乱、不紧张,行动自如。④其他。
     
2)语言主动性:①有少量主动语言,能主动回答陌生人的简短问话。②能主动与某些陌生人交谈,但话题重复性高。③能主动与陌生人交谈,话题比较多样,中途谈话被打断后也能继续。④其他。
     
3)交往行为:①愿意亲近同龄人。②主动邀请同伴游戏,并能为维持游戏而放弃自己的规则。③能主动与陌生人交谈并倾听一会儿对方谈话。④其他。
     
评估中有两大项达到③即可进入本阶段。
     
(2)可选择的活动“共同商量歌曲改编”、“三人以上过家家或打仗游戏”  “听反口令”、“导行盲人”、“讲笑话、开玩笑”、“多种儿童纸牌游戏”等。
     
(3)教学要求及问题处理理解团体中存在第三方立场,并适当假设其多种立场;理解玩笑,但不要求会开玩笑,只要会提问“你开玩笑吧”即可;理解多种评价性语言和其适用的场合;理解常见交往场景。应注意的问题:
     
1)这是孤独症儿童终身完成的目标,也是培养他们责任意识、集体意识的重要基础,要通过细致的活动设计和良好的环境控制帮助他们实现。单靠孤独症儿童自身很难进行,要安排小组教学。
     
2)真心与高功能孤独症患者交朋友。要在接纳他们的特殊、接纳他们的家庭背景下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合作才能成为可能。
     
3)必须重视环境的榜样作用,克服重重困难营造和谐交往的大环境。
     
(4)通过指标能理解团体活动中他的角色定位,参与较多的团体活动,遵守规则并能参与讨论制定规则。
     
孤独症患儿的学习和训练需要终生进行,即使达到第5、6阶段的高功能的也不例外,因为其后还会有第7、8阶段……,这些康复训练要结合每个孤独症患儿的实际状态来创设。
     
虽然自主交往训练法和RDI一样都是针对孤独症人士关键问题而设计的,但他们都对环境和训练者的情绪有较高的要求,不具备基础条件的训练者很难有能力应用这种方法。这一观点在实施其他孤独症训练时也适用。下面以沟通与交往教学实例进一步说明自主交往训练的要点。
   
场景:训练者(治疗师)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心中油然产生与宝宝(治疗对象)进行交流、互动的愿望,静静地坐在教室的沙发上等待着运动放松后的孩子。今天的主要任务是与他进行生活情景对话练习,重点学习“要”的表达。
     
比尔,5岁半,有极少的语言,刚能模仿说出妈妈、嘀嘀、嗒嗒、梆梆。喜欢玩滑梯,已经玩了30分钟,面部呈现松弛、愉悦的表情,在姥姥的带领下进入教室。
     
治疗师:比尔玩累了吧?快过来歇一歇(停顿),要喝水吗?(事先已接好几个半杯水,放在沙发边的隐蔽处,不拿出来。)
     
宝宝没有应答,看了看治疗师和饮水机。
     
治疗师:要喝水吗?
     
姥姥:要(已事先说好怎么配合)。
     
治疗师拿出一个半杯水给了姥姥,马上又冲着孩子说,说“要”就给你。
     
宝宝张了张嘴,看了看姥姥和治疗师。
     
治疗师:要喝水吗?(姥姥赶紧低声在宝宝耳边说“要”,停顿两秒,“要”。)
     
宝宝:妈妈。
     
治疗师看着宝宝轻声说“要喝水”,重音放在“要”字上,并等待两秒,再问“要吗”?
     
比尔一边低一下头一边说“要”(粗声且上挑着发出声音)。
     
治疗师赶紧从隐蔽处拿出小半杯水给比尔。
     
等宝宝喝完后,接着用“还要吗”提问,他再次发出了“要”。其后老师又开始说“宝宝玩了半天,吃点什么呀,要不要吃雪饼”。以此在真实、自然的心理沟通的氛围中进行了交往与沟通训练。此训练属该方法“自主选择”阶段的训练内容,但实施环节恰到好处地选择了有必要选择的实际场景,并在双方状态都十分良好的情况下展开,为单纯训练而组织的训练、感情色彩淡泊的交往训练都不能取得积极有效的结果,只是“交往表演”而已。孤独症儿童是不愿接受这种表演的,他们的动态社交技能要在动态环境下、真实情景下培养,特别是与同伴的互动尤为重要。这里的互动不仅是一起爬山、一起排队上车这种静态性的互动,还要有一起玩玩具、一起打闹、一起做无规则游戏的动态活动,这是发展动态交往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
     
同时,上述方法中的阶段性都是相对的、相互渗透的,相应的通过指标只是参照性的,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此方法虽然对孤独症儿童自主行为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其要求实施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儿童的关系,要能平等地、尊重地看待儿童,能让孤独症儿童理解我们的“好意”。因此,实施者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十分重要,与应用RDI的要求一样,决不能照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3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