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的口語訓練一直是家長的難題!重度的孩子很多是沒有口語的!或是有一些簡單的口語,但是語意的表達也是錯誤的!當然臉部的表情及聲音的抑揚頓挫更是缺乏!輕症或高功能的孩子或許是講個不停,講了一大堆無關的內容!也聽不進別人說話!長時間下來家長大概都受不了,火氣上來恐怕會修理一頓。 中重度的孩子雖然安排了「語言治療」的療程,但改善的情況總是使家長更加灰心!有的家長還會教孩子用「手語」,更斷了孩子開口的機會。但是輕症或高功能的孩子是已經有口語的,是不是還要參加「語言治療」呢?我認為還是必要的!當然還是要由醫師來決定。孩子如果能排到「語言治療」,一個星期下來最多大概是2~3次,統計每週分配的「語言治療」時間約是1~2小時,我想不會有家長同意這樣的時間是足夠的!所以家長勢必要親自來做這一個區塊的療育,但是要如何做呢?在協會中常有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由於每個自閉兒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我只能提供一些自己的歷程及想法給家長們參考,也希望家長們可以互相討論交流一下! 在與家長閒談有關自閉兒的「口語訓練」時,常發現家長最常用的辦法是逐字逐句的教導而且一直提示自閉兒做發聲練習。往往總是效果不彰而且「事倍功半」或更差的是每次都「原地踏步」重複一樣訓練過程。往往協會的「體能課」結束總有些孩子還在逐字的教導說『陳爸爸再見!』,幾年下來當其他的孩子都已經可以主動來說這一句了,但他還是在重複!這樣長年累月一直重複久而久之家長很可能會失去耐性進而放棄了!其實有這樣的現象我不認為是孩子的錯!應該是家長的教導方式錯誤,因為孩子還不具備發聲的基本條件怎麼能夠發聲呢?等於是強迫孩子做一件無法完成的事!簡單來形容,孩子手指沒有力氣怎麼教他拿筆呢?經過練習之後手指有力氣了,當然就可以握筆學寫字了。我認為「口語訓練」也是一樣情況! 先不要討論口語的內容,自閉兒要有口語首先就是要能發出聲音,初生的嬰兒剛離開母體第一口氣吸入之後的第一個聲音是甚麼呢?然後逐漸成長、練習之後產生口語。 我認為自閉兒要能「發聲」必須要有幾個條件: 1. 口腔兩側臉頰的肌肉須要鍛鍊: 自閉兒口腔兩側臉頰的肌肉是很軟弱的,如果用大拇指按壓經驗上孩子總是受不了,對自閉兒來說這是很刺激的!可能當場就慘叫出來!通常按壓自閉兒的臉頰肌肉通常會有「有皮沒肉」的感覺。可以自己或找正常的孩子試試看,只是會有壓力的感覺,也應該是可以忍受的(當然是指適度的力道),比較起來自閉兒與正常孩子的反應會有極大的落差。會有這樣的現象也可以對應到自閉兒一些行為的特徵。 A. 吃東西時狼吞虎嚥幾乎直接吞食沒有咀嚼的動作,所以自閉兒腸胃消化功能都不是很好的。 B. 按壓兩側臉頰肌肉時時反應總是很激烈,這就好像植物人病患整天躺在床上肌肉很快就會萎縮,復健拉肌肉時會痛得受不了是一樣的道理。 C. 臉頰沒肌肉再加上消化系統不健康所以口腔內的氣味都很重,如果按摩臉頰肌肉時慘叫出來味道更是首當其「沖」的受不了(這個情況我是很有經驗的)。 D. 發聲時須要靠臉頰兩側的肌肉將口腔定型產生共鳴,以『爸爸』『媽媽』這兩個詞為例子,很多自閉兒只能發聲為『吧!吧!』『嗎!嗎!』,而不是『PA˙PAˊ…』『MA˙MAˊ…』,簡單來說就是無法發出『啊…』的長尾音,就是喉嚨痛看醫生時常要你做的動作,因為要將口腔定型一段比較長的時間,這當然需要運用臉頰的肌肉。 2. 舌頭須要時常運用: 自閉兒的舌頭基本上是「不動如山」,通常只有吞嚥的動作才使用的,要求孩子張大口如果願意配合的話,仔細觀察會發現舌頭不會左右晃動也沒有伸出來。一般孩子不會是這樣的,張口後會不自覺的把舌頭動來動去的。所以自閉兒的舌頭應該也算是運用太少算是軟弱的,當然更不用說靈活度了。也可以對應到自閉兒的一些特徵。 A. 吃東西時很快所以舌肌只有做吞嚥的動作,並沒有用於攪拌食物活或協助咀嚼的動作。 B. 發現不太有吞嚥口水的動作所以口腔內很乾燥,當然唾液的分泌是不夠的,也常常都有舌苔,口腔內當然就會有味道,唾液對人體的重要性相信不需要再說明了。 C. 不會簡單的吐舌頭動作,也沒有捲舌等。 3. 腹部肌肉也須要鍛鍊(丹田要有力): 缺乏口語的自閉兒如果能發聲大多是一些短音的字,就像前面提到的『吧!吧!』『嗎!嗎!』的短音,因為長音須要利用腹部肌肉(丹田)發力,才能夠把聲音拉長,也才能把聲音量加大,一般來說大部分自閉兒只有情緒亢奮的時候(生氣、哭鬧、高興………),才會出現比較長而且音量大的聲音,感覺上來說是「非不行也,是不為也」。 A. 做「感覺統合」中撐手的動作腹部總是往下垂。「小熊爬」的時候都是用腿的力量,就是彎腰雙手摸地行走的動作。 B. 稍長時間蹲下的動作有困難。 C. 仰臥起坐的動作一定要手幫忙,應該說都是用手的力量。 當然還可以分析歸納出許多條件,但是我認為這三個條件是最重要的,如果自閉兒沒有達到標準要能發聲應該是有些難度的,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逐字訓練恐怕成效往往使心理更受打擊!但是孩子也是很無辜的,對每個自閉兒來說都是有一些差異性的,重要的是要用對的方法! 其實在醫療院所的「感覺統合」的課程中都是在這些條件上加強自閉兒的功能,如果是陪著孩子應該多觀察治療師是如何做這些事,因為這是家長回家後的功課,要多多從細節上觀察這往往是家長最缺乏的!在家中有做復健是一回事!但是做得對不對又是一回事!自閉兒也會成長不可能復健的強度仍然是一樣的,有沒有想過當孩子可以撐手廿分鐘時如何在同樣的時間內增加強度呢?這些細節都是家長的功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