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促进、支持孩子语言发展的最好环境。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看到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孤独症儿童因为语言障碍,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又因为缺乏人际交流,反过来加剧了语言发展的迟缓。
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的发展,其意义就在于:让孩子学会利用“语言”这个与他人沟通的媒介,让孩子回归社会。
架设语言的桥梁,需要两个强有力的支点。
第一是语言表达的需要。说话的动机来自于功能性需要和情感性需要。功能性需要是指:只有通过说话,才能够满足生理的——衣食住行的需要。这个时候,孩子并没有说话的兴趣,但是,不使用语言,就无法满足需要。
情感性需要是指:由兴趣而产生的表达需要,使孩子喜欢说话,比如,通过说话,给孩子带来了愉悦的心理体验;通过说话,得到了父母、老师的赞扬等,说话的结果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
“表达的需要”是推动孩子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内在动力,就等于没有发动机,靠外界的“推力”和“拉力”的作用去学习语言,往往收效甚微。
第二是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以生理作为基础。声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因而必须有正常的发音器官。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因而,思维正常,语言才能正常。正常的语言是正常的思维能力对发音器官的正常支配的结果。当发音器官没有问题时,语言障碍主要是因为思维障碍所造成的语义不恰当与说话方式不恰当。通常人们说的“不会说话”,其含义往往更多地不是指语音、语调的障碍,而是指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非社会化”障碍,这种现象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追究孤独症儿童语言现象的深层原因,它是与孤独症儿童极端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分不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