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4|回复: 2

关于自闭症儿童认知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3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指获得和应用知识的心理过程,各家学者对小儿认知发育的见解不完全相同。其中以皮亚杰(J.Piaget)所提理论最有系统性,对儿童教育影响甚大。
  

Piaget认为思想来源于行动,提出智能行为既是对环境的生物适应,又是企图使环境及客体与心理活动之间达到和谐的表现。在适应方面,Piaget认为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吸收,另一个是调节,当小儿从环境中接受愈来愈多的刺激物之后,就在脑中形成一系列的认知结构,这称之为先验图式(schema)(以下简称图式)。当以后小儿认识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时,即用原有的图式给予对照,如当旧图式可用于认识解决新事物时,此过程称为同化(assimilation,或译为“吸收”),若不能解决,则需要改变旧图式,形成新图式以便适应新情况,此过程称为调节(accomodation,或译为“顺应”)。小儿通过吸收和调节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Piaget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具体论证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或思维发展,大体经过四个阶段,即:感觉—运动,运筹前、具体运筹和形式运筹,并对儿童心理发展.上的这种年龄阶段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①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思维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如7—12岁是具体运筹阶段;②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④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准备,后一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有质的差异;⑥两个相邻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的;⑥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感觉—运动期]此为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期。这一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这时期小儿行为的发展要经过三个层次:本能阶段,习惯阶段和智力活动出现阶段,由此可分为六个小阶段:

  

1.生后1个月内,是反射阶段(遗传性反射图式),婴儿主动接受各种感觉刺激,作出反射性应答,并在逐渐修改反射中进入第二阶段。

  
2.1—4月,是最初习惯形成阶段,婴儿喜欢反复做一种偶然作出的动作,而自得其乐。此种动作的反复纯粹出自内部的动机而与外界无关,故称原发循环反应(primary circular reaction)。小儿已开始具有分析的能力,如通过仪器可记录到2个月婴儿吸吮乳头与吸吮自己手的方式不同,说明已能区分乳头和手。另外,小儿尚能协调不同的感觉——运动性行动,如转头看响铃与注视手中捏弄着的玩具。

  
3.4~8月婴儿能把动作的兴趣从自已身体(吮手)转移到体外客体,如6个月婴儿喜反复踢悬挂着的拨浪鼓并注意其摆动的声响。此种及物的重复动作称为二级循环反应(secondary circular reaction)。此期末用毛巾遮盖部分玩具时,婴儿能拉去毛巾取得玩具。此即客体永存(object permanence)观念的苗头。

  
4.8~12个月,婴儿开始能寻找眼看被藏到枕下的玩具,知道不在眼前的东西并不消失。客体永存观念的形成是认知发育的一次飞跃,与以后时间、空间及因果关系概念的形成有关。此阶段第二个主要进展是开始知道因果关系,如看见母亲倒入水盆就等待洗澡。喜欢反复扔东西让大人拾起。此期婴儿也能连接二个动作以达到一个目的,如懂得先把收音机前的障碍物推开以便摆弄收音机旋钮。此外,其他研究者认为,l岁左右小儿有识别或将物品分类的初步能力。
  
5.12~18月,喜欢反复试验不同的动作模式并探索其结果,周岁以后小儿试验用不向力量往不同方向摇篮东西,客体永存观念进一步发展。

  
6.18~24个月,是从感觉—运动性行为向智能活动发展的过渡阶段时期,以开始使用符号为特点。出现把客体内在化的现象,如看见饼干盒时用手势和口势表示饼干好吃,这是非词语性符号的应用,同时也开始了简单的语言,此期出现与感觉刺激无关的思想。

  
这一阶段是人的智力和思维的萌芽(起源时期),为了促进这一时期儿童智力的正常发展,国内外这些年来注意到了所谓的“早期教育”,如及时给婴幼儿提供多样化的供小儿观察的吸引人的物体(可供看、听、摸的玩具),提供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训练(如触、摸、推、拉、抓、握……),在喂养和游戏时经常和小儿交谈。

  

[运筹前期] 2—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表象和形象思维阶段。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internalize)而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小儿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这就是表象性思维。小儿凭借这种表象思维,就可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如过家家游戏,以某种东西作为食物),延缓性模仿(模仿自己想起来的过去的事情)以及绘画活动等。由于表象和语言的出现,以及行走能力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儿童空间和时间的范围,他可以理解童话故事中关于过去的事情(“从前有个老公公”)和远方的事情(“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但是,此时儿童还没有概念的守恒性(conservation)相可逆性(reversibility)。尽管儿童早就有了事物不变性的表象,但这些表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egocentric),即还不能协调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理解自己行动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不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掌握概念的较永恒的性质(如只能辨别自己的左右,而不能正确辨别对面人的左右)。因此,此时只有一些日常“概念”及名称“概念”等,而无真正的逻辑概念,因而还不能进行逻辑运筹(推演)。只有到了这个阶段的后期,最初的运筹图式才开始出现。有人把2—3岁称为概念前期。4—7岁能盘算和解答一些问题时称直觉思维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在目前所倡导的早期教育中,对学龄的儿童可采取形成守恒作业的办法,如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故事等活动培养小儿的重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科学概念。

  

[具体运筹期] 7—12岁,相当于小学阶段,是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因式融化、协调而形成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具体运筹(concrete operation)即群集运筹图式,已能用逻辑处理客观事物,其主要特点是:

  

1.守恒性 小儿运筹的基本特点是守恒性。所谓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在学龄前期,儿童的感觉运动图式内化而为表象图式,但这种图式还没有达到守恒。只有儿童的动作既是内化的,又是可逆的,才算达到了守恒。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头脑中,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的或本质的东西,才算是达到了守恒。

  

守恒是通过两种可逆性实现的,一个是逆反性(inversin),即否定性。例如“+A”是“-A”的逆向或否定;一个是相互性或互反性(reciprocity),例如:A>B,则B>A是它的互反。儿童自身的左右和对面人的左右就是一个互反关系。

  

2.群集(groupment)运筹 在具体运筹阶段的儿童,由于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因而可以进行群集运筹。群集运筹包括组合性,逆向性(或否定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

  
具体运筹阶段的儿童能对这些群集运筹结构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能正确的掌握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

  
这阶段之所以叫具体运筹阶段,理由是:

  

(1)这种运筹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即思维仍以具体现实为依据。如果离开具体事物进行纯粹形式的逻辑推理,小儿会感到困难。

  
(2)这种运筹还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如这两种可逆性(逆反性和相互性)是互相孤立的,则不能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一个系统内综合起来,而这一点只有在形式运筹阶段才能做到。

  
[形式运筹期]12—15岁,具体的运筹思维,经过不断的吸收、调节(顺应)、平衡,就在旧的具体运筹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出现了新的运筹结构,这就是和成人思维接近的,达到成熟的形式运筹(formal operation)思维(亦称命题运筹思维)。所谓形式运筹,就是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

发表于 2012-7-12 14: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08: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思_じ☆ve_汝 发表于 2012-7-12 14:10
谢谢分享!

客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7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