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家长(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家长),可能会心里感到不舒服,甚至可能还会骂我几句。我能理解这样的家长,哪些父母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长大成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请问可爱的家长,你们的孩子到了五六七八岁还要你们这些父母帮助孩子穿衣、穿鞋、系鞋带,甚至还要喂饭、连洗个手都是你们要帮着洗的“小公主”、“小皇帝”们,这些难道你们做家长所想望的吗?这也是你们的孩子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吗?肯定也有许多家长会回答我:“不是的”。那可要迅速改变一下你们的行为呀!
现在的孩子聪明漂亮的很多,可是有礼貌、能自理、孝顺父母、能容让别的小朋友的孩子却很少。
新学期开学已有两个星期了,我也有心观察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因为离开家、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接触的是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与环境,引起了孩子的心里不安,哭的哭,闹的闹,这大家都理解。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绝大多数孩子能融入了集体,可少部分的孩子还没有适应呢。我每天能看着很多孩子进幼儿园的园门,都是家长抱着进园的,进教室后,都是家长帮孩子搬放椅子,上厕所大、小便是家长给替代脱裤子,孩子的鞋子不小心别人踩脱掉了,又是家长帮的……。针对这样的情况,一次、两次、三次,我都看在眼里。有一天,一位家长一进教室就给孩子搬椅子,我诚恳地对她说:“你能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行吗?本来孩子能自己做的事让你给包办了,这叫《替代发展》你知道吗?孩子的进步、孩子的发展全由你给替代了,这是在害你的孩子你懂吗?”
以上这种现象中班也存在(因为中班一半孩子是新生)。一天,我正带着中班孩子们在玩“捕鱼”的游戏时,发现一个孩子的鞋带松开了,怕她被绊倒,就提醒她:“快把鞋带系好。”她却一脸尴尬无辜地看着我说:“我不会系。”我只好弯下腰,一边帮助把鞋带系好,一边对她说:回家叫爸爸、妈妈教你学系鞋带好吗?“好的。”
其实,这种事不怪孩子,要怪家长。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溺爱、娇惯孩子是非常自然,可以理解的。哪个父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舒服一点呢?可是不要忘了,你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呀。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在大人的包办下,孩子就会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他(她)会始终依赖着大人(父母)的。父母们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能力,剥夺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发展,将一个本应聪明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迟钝、呆傻的孩子,将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懒惰、什么也不会的孩子。
我这样说,有的家长是不是不爱听?不,我说的是事实。我认为早期教育的核心不是超前教育、拔苗助长,而是我们的父母如何在婴幼儿的敏感期,更好地发展婴幼儿相应的能力,让他能够变成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有能力、有水平、健康的人。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事,模仿做事,这是一种本能,也是父母发展他们这种能力的敏感期和重要期。他们从1~2岁时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是常常把饭菜撒了一地,就是送不到自己的嘴里。象这种的情况还有,孩子要抢着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拾玩具等;由于孩子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他们的一些举动,在许多家长看来无疑是帮倒忙。因此家长就喜欢自己包办,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剥夺了孩子的发展与动手能力。
亲爱的家长们,要培养孩子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吃奶的时候,练习自己抱着奶瓶;玩玩具的时候,不要递到他手中,而是放在他可以够得到的地方,让他自己走过去或爬过去拿;喂饭的时候,大人和孩子各拿一个小勺子,让孩子有练习自己吃饭的机会,“让他喂给妈妈吃,也可宝宝自己吃”,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让他主动练习伸手配合,不要大人往他身上套;喝完水,让他自己把杯子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吃完饭,帮助把自己的小碗、小勺、小盘送进厨房,一次拿不了,来回几趟也可以。瞧,这些就是早期教育的内容,早期教育并不是逼着婴幼儿背唐诗、数数字、算几到题、认多少字,而是让孩子从细小的事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文明乐群的人。
家长们特别要引起重视:在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时候,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游戏环境,鼓励、吸引、引导孩子跟你一起“玩”做事的游戏,千万不要逼孩子或者说一些孩子根本听不懂的“大道理”,以免产生厌烦、讨厌抵触的心理。更要持之以恒,不怕麻烦。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家庭、家长更引起重视,别误了对孩子的早期培养。
|
|